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区 > 华东地区 > 江西 > 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之机械类之10-组合体82页PPT

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之机械类之10-组合体82页PPT

出入境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955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82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8/13(发布于内蒙古)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之机械类之10-组合体82页PPT”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叠 加
切 割
§8.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 表面过渡关系
⒈ 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
形体之间一般有轮廓线分界
⒉ 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
一、简单叠加
⒊ 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
两体表面共面时,中间无分界线。
二、表面光滑过渡——相切
注意:相切处无线!

三、 相交
表面产生相贯线!
三、 切割
(综合叠加和切割)
五、综 合
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及组合方式,分别画出各部分的投影。
对于用切割方式形成的组合体,常常利用“视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代表一个面的投影”的投影特性,对体的主要表面的投影进行分析、检查,可以快速、正确地画出图形。
二、面形分析法:
一、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为主,面形分析为辅。
§8.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例1:画轴承座的三视图
⒈ 分解形体
套筒
底板
支撑板
肋板
⒉ 分析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过渡关系
⒊ 选择主视图
原则:较多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各部分 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⒋ 画底稿
⑴ 布置视图:
⑵ 逐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⒌ 检查、加深


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开始画,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先定位置,后定形状。
① 画底板
② 画套筒
③ 画支撑板
④ 画肋板

⒋ 画底稿
⑴ 布置视图:
⑵ 逐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⒌ 检查、加深
① 画底板
② 画套筒
③ 画支撑板
④ 画肋板
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开始画,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先定位置,后定形状。
例2:求作导向块的三视图
⒈ 形体分析
p
作图时注意分析P面的投影
⒉ 画底稿
p
⒊ 检查、加深
⒉ 画底稿
⒊ 检查、加深
一、仪器绘图
1. 画图前的准备
图板、丁字尺、三角板,铅笔及圆规用铅芯,图纸。
判别图纸正反面,将图纸用胶带纸固定在图板左下方适当位置。
2. 确定图幅、固定图纸
§ 绘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如何固定图纸
如何使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画线
应使图形布局尽量匀称,画各图形的主要基准线(如中心线、对称线、轴线等)。
3. 画图框和标题栏
按国标画图幅边框、图框线及标题栏。
4. 布置图形的位置
一、看图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抓特征视图
——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那个视图。
形状特征视图
俯视图为形状特征视图
§8.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最能反映物体位置特征的那个视图。
位置特征视图
⒉ 注意反映形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图线
3. 要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4. 要善于构思空间物体
始终把空间想象和投影分析相结合
物体形状
物体的视图
已知视图
默想
对照
二、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看图的基本方法
☆ 形体分析法
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出组合体由几部分组成,从特征视图入手,想象出各部分的形状、相对位置关系及组合方式,最后综合想象出整体形状。
☆ 面形分析法
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物体各表面的形状,从而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
看图的步骤:
? 抓特征分解形体
以主视图为主,配合其它视图,找出反映物体特征较多的视图,从图上将物体分解成几部分。
? 对投影确定形体
利用“三等”关系,划分出每一部分的三个投影,想象出它们的形状。
? 面形分析攻难点
当形体由切割方式形成时,常采用面形分析法对形体主要表面的形状进行分析,进而准确地想象出形体的形状。
? 综合起来想整体
抓住位置特征视图,分析各部分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综合起来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
例1:已知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例3:
面形分析法
分线框想形体 — 底板
例4:看三视图,想象出集合体的空间形状
分线框想形体—立板
分线框想形体—耳板
分线框想形体—肋板
综合起来想整体
例5:
例6:
例7:
小结:
⑴ 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两者的读图步骤虽 然相似,但形体分析法是从体的角度出发, 划分视图所得的三个投影是一个形体的投影; 而面形分析法是从面的角度出发,“分线框 对投影”所得的三个投影是一个面的投影。
⑵ 形体分析法较适合于以叠加方式形成的组合 体,面形分析法较适合于以切割方式形成的 组合体。 由于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往往既有叠加又有切 割,所以看图时一般不是独立地采用某种方 法,而是两者综合使用,互相配合,互相补 充。
三、已知两视图,求作第三视图。
----分析投影,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⒉ 根据投影规律及“三等”关系,画出第三视图。
㈠ 投影分析
⒈ 弄清视图上图线的意义
① 一个平面的投影
② 面与面的交线
③ 回转体轮廓素线 的投影
⒈ 由已知视图看懂物体的形状
⒉ 利用线框,分析表面相对位置关系。
视图中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表示一个面的投影,线框套线框,则可能有一个面是凸出的、凹下的、倾斜的,或者是具有打通的孔。
两个线框相连,表示两个面高低不平或相交。
⒊ 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确定物体的形状。
一个视图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往往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图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
⒋ 注意图中虚实线变化,区分不同形体。
虽然三个视图基本相同,但由于主视图中虚实线各异,而得出两种不同的形体。
例2:求作俯视图
★ 分解形体,看懂形状。
体1
体2
体3
形体分析 线面分析
利用局部孔和槽分解形体
例1:求作俯视图
例1:求作俯视图
例2:求作左视图
例3:求作左视图
p
P
例3:求作左视图
p
例 2:已知物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求侧视图。
例2 :已知物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求侧视图。
例 2:已知物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求侧视图。



例4:求作左视图


例4:求作左视图
5.1 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正确:
完全:
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将确定组合体各部分形状大小及相对位置的尺寸标注完全,不遗漏,不重复。
清晰:
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
§8.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2 尺寸种类
1 ? 贾械闹本叮é眨刖?R)和长、宽、高等尺寸 。
确定各形体形状及大小的尺寸称定形尺寸。
确定各形体间相对位置的尺寸称定位尺寸。 如图中带“ ? r>*
*
*
*
2 ? r>3. 总体尺寸
表示组合体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称总体尺寸。 如图中带“△”的尺寸 。







组合体的总体尺寸注法
总体尺寸有时可能就是某形体的定形或定位尺寸,这时不再注出。当标注总体尺寸后出现多余尺寸时,需作调整,避免出现封闭尺寸链。
有多余尺寸
调整
当组合体的某一方向具有回转结构时,由于注出了定形、定位尺寸,该方向的总体尺寸不再注出。下列图形中没有总体尺寸
×
(30)
×
×
5.3 尺寸基准
在组合体中,确定尺寸位置的点、直线、平面等称尺寸基准,简称基准。
要标注定位尺寸,必须先选定尺寸基准。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要有一个基准。通常以物体的对称面、底面、端面和轴线作为基准。
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体和简单体,在形体分析的基础上标注尺寸。
2) 选尺寸基准
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基准。 对称面、底面、端面和轴线作为基准。
3) 逐个标注各形体的尺寸
每一个形体都要标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
1)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
4) 标注总体尺寸
1.步骤
5.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2、常见形体的定形尺寸
3、一些常见形体的定位尺寸
⑴ 一组孔的定位尺寸
⑶ 立方体的定位尺寸
⑵ 圆柱体的定位尺寸
☆ 4、标注定形、定位尺寸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基本体被平面截切时,要标注基本体的定形尺寸和截平面的定位尺寸。
×
注意:
不能在截交线上直接注尺寸!
注意:
不能在相贯线上直接注尺寸!
(2) 当体的表面具有相贯线时,应标注产生相贯线的两基本体的定形、定位尺寸。
×
×
×
(3) 对称结构的尺寸不能只注一半。
错误!
正确!
例1:标注轴承座的尺寸
① 形体分析
② 确定尺寸基准
③ 标注各形体的定形、 定位尺寸
④ 标注总体尺寸
步骤:
1. 反映特征
各形体的定形尺寸应尽量标注在反映其形状特征的视图上。
5.5 清晰安排尺寸的一些原则
同一形体的几个定形及定位尺寸,应尽量集中注在一或两个视图上,便于阅读。
2. 集中标注
3. 虚线不标
4. 标注大孔(或槽)
一般不应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标注台阶孔(或槽)时,一般应标注大孔(或槽)的深度,以便于制造和测量,不要标注小孔(或槽)的深度 。
错误
正确
5. 应尽量标注在视图外面,以免尺寸线、尺 寸数字与视图的轮廓线相交。
好!
不好!
6. 同心圆柱的直径尺寸,最好注在非圆的视 图上。
好!
不好!
7. 相互平行的尺寸,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小尺 寸在内,大尺寸在外。
正确
错误!
? 小 结 ?
一、形体分析法是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 标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要很好 掌握。组成形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二、画图时,一定要在形体分析的基础上“分 块逐块画”,要注意分析形体之间的组合 方式及表面过渡关系,避免发生多线和漏 线。
三、对于用切割方法形成的组合体,有时需借 助面形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表面的形状特 征及投影特性,以便准确地想象出物体的 形状和正确地画出图形。
四、标注尺寸时一定要在形体分析的基 础上逐个标注每个形体的定形、定 位尺寸,同时注意正确选择尺寸基 准。最后标注总体尺寸时要注意调 整,避免出现 封闭的尺寸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