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财税 > 财税审计 > 审计 > 审计知识工程概述(doc 10).rar

审计知识工程概述(doc 10).rar

安全工程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0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11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7/3/29(发布于湖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7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审计知识工程概述(doc 10).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审计知识工程概述
审计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审计萌芽于人类文明的初期。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审计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人类文明的脚步跨入21世纪以来,信息和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审计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审计知识工程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本章介绍了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审计知识工程的产生背景,阐述了审计知识工程的内涵与外延。

1.1审计知识工程的发展历史
1.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审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大致经历了古代审计、近代审计和现代审计3个发展阶段。

我国的审计产生于西周,其主要标志是“宰夫”一职的出现。西周时期审计制度的确立,开创了我国古代审计监督之先河,在我国审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但是,西周负责审计工作的宰夫在整个国家政权组织机构中的地位比较低,不仅附属于负责监察工作的冢宰,而且仅是负责财物保管的小宰的属官。同时,从工作性质分析,宰夫的审计工作虽然独立于会计核算工作以外,但审计工作在西周时期并没有成为国家的一项独立的财政经济监督活动,它是与监察、行政监督等工作交织在一起的。由此可见,西周的宰夫审计制度,只是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雏形。

秦汉时期是审计从会计中逐渐脱离出来走向独立的阶段。秦代实行御史制度,国家设御史大夫辅佐皇帝,对国家政治和财政进行监督。在全国三十六郡设监御史,监督郡、县政治和财政情况,形成全国上下的监督体系。汉代承袭秦制,并制定了相关的“上什律”,成为我国审计立法的开端。尽管秦朝的审计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尚带有政治监察的性质,然而秦朝将审计机构置于行政系统之外这一做法,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此后历代的审计机构与审计制度,基本上都是在沿袭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秦代的御史监察审计制度成为我国审计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比部”最早出现在曹魏政权。当时的曹魏在中央政权组织尚书台下面,设过25个办事机构,称为二十五曹,比部便是其中之一。西晋尚书统领二十五曹,东晋则设置了十八曹,均设有比部。南北朝时期也设比部。这时期出现的比部,使审计的部分职权从御史监察系统移至国家行政系统中,并以行政系统的比部为主。比部作为专门行使经济监督权的业务机构,在我国审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审计”一词是在北宋时首次出现的,对后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一直沿用至今。元丰改制后,太府寺负责“库藏、出纳、商税、平准、贸易之事”,下设25官司,其中之一为审计司,负责核查粮料院发给文武百官、诸司、诸军的俸料,检查是否按规定办事,但这时的审计司只负责太府寺内部的审计工作,地位并不高。

我国的近代审计始于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各省则设“审计分处”,颁布了《审计处暂行规定》、《暂行审计规则》、《执行规则》、《收支凭证的证明条例》等审计法规。民国三年改“审计处”为“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规则》。民国二十年又改“审计院”为“审计部”。中华民国时期,审计建制几经变化,最终归于监察系统,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审计的机构建设、法规建设、法律地位、职权范围,还是审计种类、审计方法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时期的审计制度,是我国以往历代都难以比拟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全面学习苏联的政策,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审计监督是寓于财政、财务和监察工作之中的,由财政和监察等部门负责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和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各部门、各单位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由于当时的改革措施还不够完善,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一些不顾大局、自行其是、违反财经纪律、搞不正之风、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等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成立了审计署,隶属国务院,与此同时,县以上各级政府也相继设立了审计局(厅)。198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审计工作试行程序》。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4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西方国家的审计,既具有悠久的历史,又体现了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考证,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就有了官厅审计机构及政府审计的事实。审计人员以“听证”(Audit)的方式,对掌管国家财物和赋税的官吏进行考核,成为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在西方的封建王朝中,也设有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国家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例如,法国在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就设有审计厅,在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拿破仑一世创建的审计法院,至今仍是法国政府实施事后审计的最高法定机构。在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政府审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欧洲的许多国家于19世纪在宪法或特别法令中都规定了审计的法律地位,确立国家审计机关的职权、地位和审计范围,独立地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议会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并对政府行使包括财政监督在内的监督权。为了监督政府财政收支,执行财政预算法案,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西方大多数国家在议会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对政府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英国的审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近代审计的发源地。英国的王室财政审计制度早在13世纪就已经正式建立起来了,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11和12世纪,英王一直把持着国家的财政大权,在威廉一世时代和亨利一世时代封建统治者在财政部内设置了审计监督部门,即上院(收支监督局)和下院(收支局)执行审计监督。1215年,英国颁布了《大宪章》,制约了英王的权力,奠定了英国国家审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1785年,根据《更好检查和审计国王公共账目的法案》,取消国库审计官,组建了五人审计委员会。1834年,修订了相关的审计制度法案,特设审计院长,负责国库公款的监督,院长系终身职务。1861年,开始在众议院设决算审查委员会,第一次真正建立了统一的、独立的审计机构。1983年1月l日,通过了《国家审计法案》,取消了英国国库审计部,正式更名为英国审计署。该机构是独立于行政部门的,代表议会对政府进行监督,向议会报告工作。

美国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200多年,但由于它重视经济管理,在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颇有成就,这促使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前美国没有独立的财政监督机构,只在财政部设有审计官进行审查。1919年,参、众两院建议组成预算特别委员会,才把对政府账目的审计从财政部的业务中分离出来。1921年,颁布了《预算和会计法》,并根据该法建立了美国最高审计机关——审计总局,授权审计政府账目,以寻求经济而有效的方式来管理美国政府的公共款项。除中央情报局和总统办公室不能审查外,凡与公共开支有关的项目,都有权审查。审计总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国会提供信息和参考意见,以协助国会各委员会的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不仅在审计体制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审计理论和实务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即把经济监督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的三E审计、绩效审计方面发展。

纵观中外审计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内涵的丰富和范围的扩大,不仅促进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全面发展,而且加速了审计目的、审计体系、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等一系列的变化,促进了现代审计的形成。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对经济管理与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对财务合法合规性审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对整个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已由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财务、经营和管理三者并重的审计,如绩效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等。同时,一些非经济的社会发展因素也在逐步纳入审计的范畴,如环境审计等。

现代审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1.1.2计算机审计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审计的产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计算机审计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发展,从早期的会计电算化辅助审计,到信息系统审计,再到IT审计。

随着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对这些电子账表的审计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最初的计算机审计只是传统财务审计业务的一种辅助工具,对客户的电子化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财务报表审计人员提供服务。该阶段可以称为计算机审计的萌芽阶段。

20世纪60年代,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建立起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人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等,以及信息系统为实现企业目标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计算机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效和快捷的同时,计算机犯罪也成为危害越来越大的犯罪行为。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达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梅尔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于是,以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审计产生了。

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由于普遍使用分布式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都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常常高薪聘请信息系统审计师进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师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最抢手的高级人才,其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