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如何搞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李若山 一.市场经济改变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会计目标多元化
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更为突出
由过去的短缺经济逐步转向供大于求的市场经济,增加了单位的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逐步转变了调控方法,依法自卫能力与勇气提高。
一.市场经济改变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的责任了解正在增加。
国家政府管制机构对于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责任正在加重。
由于单位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复杂化和计算机的运用等原因,会计业务更为复杂。
司法部门执法难,比较赞成“深口袋理论”。
报表使用者对会计师期望值过高,与会计人员实际能力有一差距。
会计人员前期对自己的责任过于轻视。
有关职业规则尚处在检验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求 虚假会计信息导致经济利益不公平分配
缺乏对会计信息是否虚假的判别标准
会计信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共商品 三.对现代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改革的意义 财政部最近要求所有单位设立内部会计控制
与新会计法对比将会计责任主要归结于单位领导人,与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有关。
详细列示了内部会计控制违规行为,具有可操作性
明确了处罚的尺度
对内部会计控制作用有了比较正确的定位 四.内部控制与会计法律责任的关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消除虚假会计信息的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了较大发展--从三要素向五要素发展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涵盖了单位的“人、财、物及组织”等个方面的内容 五、内部会计控制与单位舞弊理论 1,关于冰山理论:
压力、机会及借口、
2,GONE理论
贪婪、机会、需要及事后暴露。
内部控制是防止单位舞弊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六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与内容 一、会计内部控制目的与内容
(一)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
保护单位资产
提高经营效率
坚持既定管理方针而采用的组织计划以及各种协调方法和措施
(二)会计内部控制应主要包括下述几个内容
人事控制
组织控制
财务控制
实物控制 (三)贯彻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内控制度不局限于这些内容,单位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及细化。
(四)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
控制过多会影响效率(发票传递时间过慢等)
内部串通会妨碍控制功能发挥(如会计与出纳不独立)
控制制度的运行与书面规定可能不一致(如预决算突破,没有执行严格的分析制度) (五)减少会计内部控制局限性的措施
对一些非关键控制的环节,予以简化。(如零星采购等)
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与书面规定一致。(如审计建议,月未对帐、盘点等)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三、人员控制
(一)人员控制的目的
在充分发挥职工雇员的积极性时,防止一些不利因素的出现。
在人员录用之前,防止招聘一些不合格人员,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轮换、休假制度,对财务或资金保管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复核。 (二)人员招聘和激励
1. 人员招聘
人员招聘不仅要注重人员的专业能力,更要重视人员的道德素质。
人员的道德素质包括:
思想品质:招聘人员应以为人正直、品行端正、作风严谨为基本标准。
职业精神:即将招聘录用的人员必须要有敬业的精神,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工作经历:注意招聘录用人员以前的工作经历,不得有空白阶段,防止有隐匿不报的犯罪记录。 2. 激励机制
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其考核标准不仅要包括专业能力,还要考察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精神。(只有约束,没有激励的控制,将会失支动力。如费用中心对预算的节约,没有相应的激励)
(三)职务轮换与休假
1. 职务轮换
在单位的每个部门中实行职务轮换制度。
凡是直接保管或接触实物、资金的工作人员,每二年轮换一次工作岗位。在实行职务轮换制度时,原则上在同一专业领域内对换,不跨专业。
在每一次职务轮换过程中,重点办好相互交接,划清各自责任。
如在交接过程中发现前任工作中的差错,应立即予以报告。
职务轮换制度的目的
职务轮换能使部门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整个工作流程,使人员素质更全面。
后任在接替前任工作后,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发现前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差错。 2. 带薪休假
单位员工的带薪休假期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年度休假两部分。
法定节假日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年度休假的天数则由单位自行设定。
在员工带薪休假期间,其工作可交由同等职位、同等级别的人员担任。
带薪休假的优点
带薪休假可以使员工调整身体和精神状况,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带薪休假期间,有内部审计部门对该员工的工作进行审核,便于对该员工的考核。 四、组织控制
1. 组织控制原理
利用工作分工,形成一些职能上的互相牵制。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割,使同一业务由不同部门进行操作、稽核,监督,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差错。
2. 组织控制的内容
对不相容职务予以分离
明确岗位责任制
制定清晰的作业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