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建设新农村与现代畜牧业发展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柯炳生
2006年11月6日,大连 内容提要 建设新农村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系
世界与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建设新农村与现代畜牧业的关系 饲料工业的重要地位 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包括: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现代加工流通业、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畜牧业的重要地位 畜牧业在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粮食安全
消费者健康
农民收入
农产品贸易
纺织工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1. 畜牧业与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粮食需求不断增加,饲料粮是主要原因;
粮食面积将不断下降;
粮食供求缺口较大,未来趋于更大。
畜牧业事关重要:
我国饲料粮消费占30%以上
畜牧生产效率提高,缓解了近10年来的粮食压力;从“八五”到“十五”,鸡料转化率和猪料转化率提高,相当于增加了37%肉,节省3000万吨粮食。
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0%,相当于十一五粮食增产目标。“饲料饲养”
畜牧业与粮食需求 过去20年:口粮消费需求减少;畜产品需求增加
粮食人均占有:1998-2004年降低了86公斤:419公斤/333公斤。而同期肉蛋油水产增加了38公斤
未来20年:同样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畜牧革命
畜产品消费增加原因:
人口增加
收入增加
城乡居民结构变化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公斤 我国粮食总产,亿吨 我国工业饲料生产,百万吨 粮食、饲料和肉类生产的关系粮食为千万吨 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差别,2003年,公斤 2.畜牧业与消费者健康 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积极影响: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不利影响: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残留的影响(瘦肉精、抗生素等)
动物疫病的影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
2005年-2006年6月禽流感发生情况 3. 畜牧业与农民收入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15%提高到34%
最高的省份超过50%
畜牧业在传统农户中的重要意义:
重要现金收入来源
重要脱贫措施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2004 4.畜牧业与农产品贸易 第三大类出口农产品:
出口与进口都出现了较快增长
2005年出口总值为3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13%
进口42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口15%
进口中,以工业原料(生皮和羊毛)为主,占60%以上,其次是奶类,占11%。
出口以禽产品和猪产品为主,占60%
我国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亿美元 畜产品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2005 畜产品在农产品进口中的地位,2005 5.畜牧业与纺织业发展 生皮进口
羊毛进口超过国内生产,尤其是细羊毛主要依靠进口
纺织品出口中,有相当比例是以动物皮毛为原料的。 2005年我国畜产品进口结构 6. 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 东部地区:规模化集约型畜牧业的发展,既对环境有不利影响,又具备有利影响。
大中型养殖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的污染
现代企业的良好作用:福建圣农集团公司的肉鸡饲养:卫生、生态
农户人畜分离。
西部地区:放牧和过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变放牧为舍饲的良好效果(陕北)。 二、世界与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革命” 世界畜牧产品生产持续高速增加,肉类生产由1961年的710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65亿吨,增加了2.7倍。奶类生产也发生了持续的增加。
同期肉类出口增加幅度更大,由241万吨增加到2488万吨,增加9.3倍。
发达国家是肉类出口的主要来源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30年肉类需求将以1.5%-1.9%的速度增加,其中禽肉最高,2.4%-2.9%。
我国肉类生产的增长速度更快。 世界肉类生产,亿吨 世界肉类生产,亿吨 世界奶类生产,亿吨 世界肉类出口总量,万吨 主要国家肉类出口占比重 世界奶类出口总量,万吨 我国畜产品生产 1985-2005:
肉类生产增加了3倍;
奶类增加了9倍;
蛋类增加了4.4倍
特点:
集中在东部地区
猪肉比例下降,其他增加
我国肉类生产,万吨 我国肉类生产结构变化 我国蛋类生产,万吨 我国牛奶生产量,万吨 肉类生产分布,2005 牛肉生产分布,2005 奶类生产分布,2005 饲料生产分布,2004 三、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机遇、挑战与任务 机遇:需求不断发展
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二,我国只有三分之一;
世界畜产品需求将不断增长(畜牧革命);
我国畜产品消费水平还较低,将继续增长;
畜牧生产方式将不断转变,传统农户也发生变化:对新型饲料的需求增长
建设新农村与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