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机械标准 > JBT5296-1991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方法3页PDF

JBT5296-1991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方法3页PDF

新疆专利***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JBT 流量 阀门
资料大小:10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3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8/13(发布于新疆)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JBT5296-1991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方法3页PDF”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机械行 业标 准
fB/T 5296 ? 流量系数和
流阻系数的试验方法
1 主题 内容与适用范 围
本 标准规定了测定通用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系统、试验程序和计算方法
本 标准适用于水流通过阀门达到稳流时 ,测定 闸阀、截止阀、节流阀、球 阀、蝶阀、隔膜 阀、旋塞阀、正
回阀、底阀、减压 阀的流阻系数和闸阀、节流阀、球 阀、蝶 阀的流量系数
2 引用标准
GB 31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 ? 符号的 1般原则
3 术 语
I ? 时问内流经阀门的水的体积,M3/ h
3. ? 间的变化,水流经测量截面的流量无明显变化的流动
1 ? 流量 ? 魉俣?,m/s
3. ? >水 流经阀门时的压力降,Pa
I ? 流经阀门的两端压差为 ? 定行程所流过以m' /1〕计,介质密度取kg! ? ,m2
1 ? 门压力损失的一个无量纲系数
1 ? 前 、后取压两孔之间的管道长度( 不包括 阀体长) ? x
水 流通过管段的摩阻损失 ,是与雷诺数有关 的一个无量纲系数
4 试验系数与试验程序
4. ? 验系统见图 ? r>连 接试验阀前 和阀后的管道 ,其 内径应与试验阀的公称通径一致 ,图中规定 ? br>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 电子工业部 1991 一07 ? r>dB%T 5296 一 91
4门. ? 证阀后管道充满水 ,并具有足够压力和防止气蚀的阀后装置。
4 1. ? 转式或文丘里流量计测定阀或管道的流量,也可用标定过的容器测定
] 可 控 水 源 ? 流阀; ? 取 压 孔 ? 置 7- 试验阀; 8一调节阀
图 1
4 门. ? r>测 定压力损失值 ? 接管等) 。
4 门. ? 上侧鼓压力的孔 取压孔中心线应 与管道轴心线垂 直并位于水平位置。截面应当是圆形的,其
边缘应清洁,成锐角或微带圆角、无毛刺,不形成线状边缘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其孔径应等十或小 于
). 1d ? 12 mm 。连接压差测量装置的管件横截 面积不小 于取压孔面积的
一 ,飞
4 ? 用 温度传感器或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 >4 2. ? 流量的士2 o,仪表的分辨率及重复性应在 。5 %以内。
4 2. ? 共畹? ? ? 定流 量的试验 试验过程中水流人
1 温度应恒定保待在 ? ? 对无特殊说 明的产品 ,流阻系数都在阀门处于全开位置测量
4 ? 霸谕际鞠低?中. 试验水温度为 5- 40 C'
4 ? 动,达到稳流状态后记录所有读数
4. ? 坏蒙儆?? 鹗? 除非产品另有说 明) 这些流量应包括最小流
} -最大流最和介于它们之问的均分流量。测量流量应保证产生紊流,但最小雷诺数 K。为 ? 失 △P 等于压差测量装置测得的总压力损失 △h 值减去对应流豪下的管道压
力损失 。h ,( 即 Ah ?
4. ? 中把试验阀拆掉 ? 或用不会产生 明显压力损失的接管把管道古
接丰日连) 单独测量管道的压力损失 △h 值
4 ? ,}, ? 算:
△ ? ······,···········。一 ? λ鹗?,1叫 kI' a
管道内径,nru;
J ? 91
尸一 介质密度·kg/m' ? 4. 3. ? 油?起供货时 连接接头应看作是阀的一部分
试验结果和计算
5. ? 验结果可以用下述两种方法表示 :
a ? 沽λ鹗е盗谐?表;
b , 作出压力损失 △p 与流量 ? >5. ? 2门 流阻系数按式( ? ?br>一 洲
:gyp 一 试验阀的压力损失,100 kPa
xt5.2'h.2 流量系数按式( 3} l十算 :
〔’一Q1}A p
把 测出的每一个Q 和△p 值代人式(3) ,即可计算出一组流量系数. 然后据此求得C 的算术平均泣
5. 2, ? 髯柘凳墓叵凳轿?br>。一A"}1/AiK2
式 中: ? 量长度换算公式:
式中: 会一当量长度
5. ? 验报告应包括下述 内容 ;
a ? >b ? 娓?;
c ? ? 11 期 ;
e , 试验阀来源 ;
f ? 测试结果。
附说说 明 :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