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官亭学区中心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肥西县教育局小学数学教研室: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质。在小学时代播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高考在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突出了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为此,我们申请从2010年9月开始进行这一课题的实验和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所提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能够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1、数学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4条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们所培养的人适合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数学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2、现代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近年来,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觉意识和自身努力,在此基础上,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进取和创造精神。当今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为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3、数学的学科特点需要创新教育。 数学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从未满足过已有的事实。从数的产生到无理数的发现,从解析几何的产生到微分几何的问世,从非欧几何的发现到计算机的发明,无不凝聚着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不懈追求、探索和创造。数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无不需要勇于开拓、执着追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品质。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不能离开创新教育,也只有坚持创新教育,才能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真正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学科水平。 4、只有进行创新教育,才能适应数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数学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高考在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突出了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当今数学高考试题问题设计新颖、创新意识浓,活题、新题增多,以情境新、方法活体现对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