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诊断学之第八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第三章心包腔穿刺术PPTX

诊断学之第八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第三章心包腔穿刺术PPTX

lzyfj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穿刺 诊断技术
资料大小:742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X(9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5/12(发布于福建)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诊断学之第八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第三章心包腔穿刺术PPTX”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作者 : 曾锐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包腔穿刺术
第三章
重点难点
心包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心包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心包腔穿刺术注意事项。
1 .诊断性 心包腔穿刺术(pericardiocentesis)主要用于对心包积液性质的判断与协助病因的诊断,同时有心脏压塞时,通过穿刺抽液可以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对于某些心包积液,如化脓性心包炎,经过穿刺排脓、冲洗和注药尚可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1.适应证 原因不明的大量心包积液,有心脏压塞症状需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穿刺者。 2.禁忌证 以心脏扩大为主而积液量少的病人。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诊断学(第9版)
1.体位 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以清洁布巾盖住面部。 2.选取穿刺点 仔细叩出心浊音界,选好穿刺点。通常采用的穿刺点为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或心尖部内侧。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铺洞巾。根据选择的穿刺点和穿刺方向,自皮肤至心包壁层以2%利多卡因作逐层局部麻醉。 4.穿刺 术者持穿刺针穿刺。一般选择剑突下穿刺点,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 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入心包腔后下部。选择心尖部进针时,根据横膈位置高低,一般在左侧第5肋间或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2.0cm左右进针,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
二、方 法
诊断学(第9版)
5.术者确认穿刺针进入心包腔后,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并固定其深度,并沿穿刺针腔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尖刀稍微切开穿刺点皮肤。沿导丝置入扩张管,捻转前进,扩张穿刺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退出扩张管。沿导丝置入引流管,退出导丝,根据引流效果,适当调整引流管角度及深度,以保证引流通畅。 6.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缓慢引流,记录引流的液体量,并取一定量的标本送检。 7.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引流管保持的时间。拔出引流管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
二、方 法
诊断学(第9版)
1.严格掌握适应证 心包腔穿刺术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操作或指导,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确定液平段大小、穿刺部位、穿刺方向和进针距离,选液平段最大、距体表最近点作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心包腔穿刺抽液更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 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穿刺前半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30mg。
4.麻醉要完善 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第一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200ml,重复抽液可逐渐增至300~500ml。抽液速度要慢,如过快、过多,会使大量血液回心而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脏压塞症状出现。 7.取下空针前应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