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21XKT-XXSX220 课题名称
图形化编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谭健
所在单位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图形化编程课程整合实践研究
结题
报告
摘要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图形化编程课程(以scratch为例)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图形化编程作为教学支持工具,设计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课例。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以本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为实验群体,开展图形化编程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小学数学课堂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图形化编程的优势,将图形化编程与小学数学具体知识点结合,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整合目标、整合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进行了系统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最后,对图形化编程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从而为图形化编程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小学数学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倾向于关注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培养,而非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并且,随着目前双减政策的推进,小学数学的学习应更加注重“兴趣”和“应用”,而不是“做题”。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重点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信息化重要标志与实现途径更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设计与实施,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中与数学学科联系最紧密的,就是编程。
图形化编程,其简单易用、内容丰富有趣,且具有交互性。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逻辑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本研究设想在对国内外图形化编程课程(以图形化编程为例)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图形化编程作为教学支持工具,设计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课例。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以本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为实验群体,开展图形化编程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图形化编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合使用图形化编程工具的内容,使用 图形化编程 编程工具,设计出融合图形化编程教学的案例,再经过课堂实践检验,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最终研究出一系列的融合课程教学设计,方向类似于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课程。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既做到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关爱每一位学生,还要在对待个体上“因材施教”,在共性中发展个性,认识到学生的可塑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上还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
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在国际上比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是美国教育技术论坛第3个年度报告中所提出的:“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不断将数字内容融入整个课程和课堂教学中。为了创造一个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学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报告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