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专题论文 > 其他论文 > MBA毕业论文_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素耦合作用机理及对策研究DOC

MBA毕业论文_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素耦合作用机理及对策研究DOC

资料大小:203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1/4/19(发布于江苏)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前进方 向。当今世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国家创新战略,正在积极布局、 意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一国综合国力的战略 支撑。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连接科技创新源头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桥梁,是实现科学 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于推 动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大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辉煌成 就,研发出大批具有较高自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科技人力资源数量、科技创新成果总量等指标位居世界前列,这种状况与中国作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是相称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成果产业化 能力明显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相对较少,大量科技成果不 能及时转化,填补国际空白、培植成骨干拳头产品的成果比例不高,产业发展整体 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因此,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是解决当前科技与产 业发展相脱节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国内外学者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 成果,但未能深刻揭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在机理。因此,深入研究科技成果产业 化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本研究过程中,通过阅读现有的学术 文献,分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内涵,总结提炼出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影响因 子;通过应用技术创新、要素耦合、系统动力学等理论,构建出相关概念模式;通 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反映要 素耦合、系统转化和绩效产出三大变量之间作用关系的量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充II 足的一手数据,运用 SPSS 计算机分析工具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科 技成果产业化要素耦合、系统转化和绩效产出三大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 究,进而揭示出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素耦合作用机理。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资源异质性、功能互补性是促使要素耦合(即主体 耦合、知识耦合、管理耦合、环境耦合)的前置条件,要素耦合是促进科技成果产 业化的基础条件,系统转化(即运行机制、合作模式、互动行为)是实现科技成果 产业化的实现过程,要素耦合显著影响系统转化,进而影响绩效产出。第二,主体 耦合、知识耦合、管理耦合也会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绩效产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 环境耦合正向调节主体耦合、知识耦合、管理耦合对绩效产出的影响。第三,不同 的要素耦合对产业化绩效产出的影响系数不同,对任务绩效的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 次为管理耦合、知识耦合、主体耦合、环境耦合;而对能力绩效的间接影响,由大 到小则依次为管理耦合、主体耦合、知识耦合、环境耦合。第四,按照要素耦合程 度不同及互动行为的差异,产业化合作模式可分为低耦合、中耦合、高耦合等类型, 分别对应不同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通常具有从低向高演进的递进关系;但是, 当前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总体而言还有待成熟。第五,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质上 是知识耦合的过程,通过分析知识要素耦合模型可知,知识耦合度越大,互动强度 越高,价值创造也越大;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是管理耦合,管理耦合对其他 要素耦合产生积极作用。 在对策研究方面,分别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层面,按照“主 体—知识—管理—环境”的路径,设计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体系和管理对策。一是 政府也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生变量,应承担好“谋局者”角色,加强政策引 导和扶持;企业应回归真正的创新“主体”地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尽量避免“闭门 研究”;强化“政产学研资服用”主体间的联动与协作意识,建立起长期的“面对 面”合作关系,形成协同效应。二是积极推动知识流动、开放共享和价值创造,不 断提升知识、数据、信息及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水平,支持行业共性技术、科技成 果扩散及转化应用;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复合型领军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促进 产学研深度结合,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向生产力转化的空间载体。三是健全科技成果III 转化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导向,强化税收减免、股权激励、财政补贴引导、科技人员 在岗创业、政府优先采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等激励措施,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 扩大自主支配权限,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原动力,及其公务人 员、科研人员的能动力,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四是打造优质高效的创新环境,进一 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优化要素供给,健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 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业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 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 展,着力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本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在机理,丰富和发展了科技创新的 理论方法,而且对于加快补齐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突出短板,有效激发科技成 果转化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在分析科技成果产业化影响因 子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素耦合作用模型,实证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素 耦合对产业化绩效产出的影响,对不同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同时, 充分考虑中国情景,开发出反映要素耦合、系统转化和绩效产出三大变量之间作用 关系的量表,并通过了信效度检验,这是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理论研究的一种新探索。 二是通过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要素耦合模型,以知识管理的视角分析了跨 组织边界的知识创新机理,提出能够有效促进知识转移、知识创新和转化应用的“共 享开取”模式,积极推动知识流动、开放共享和价值创造,这是对跨组织边界知识 管理的一种新尝试。 三是基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绩效产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针对解决科技 成果产业化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进行产业化的路径设计,分别从政府、企业、高 校和科研院所三个层面,主体、知识、管理和环境四个维度,提出具有较强应用价 值的对策建议,成为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路径。 关键词:科技成果产业化 要素耦合 系统转化 绩效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