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技研论文 > IT论文 > MBA毕业论文_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MBA毕业论文_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巨鑫网络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212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1/1/2(发布于陕西)
阅读:2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 要 创业生态系统是提高区域创业活动水平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策略,能 够带来丰富的创业机会和资源,促进多主体间网络关系的搭建,从而为新企业的 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性的创业环境。近年来,创业生态系统如何促进新企业生存 和成长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创业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政府、投 资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主体构成的复杂网络,嵌入在网络中的 各个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依赖。新企业能够借助创业生态系统下主体间的网 络关系解决资源瓶颈和合法性缺失等问题,从而成功开发创业机会以改善创业产 出。可见,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关系对新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立足于现实和理论背景,本文提出如下四个研究问题:(1)创业生态系统的 网络具有哪些特性?(2)创业生态系统下新企业如何利用网络特性提升绩效? (3)创业生态系统下新企业如何通过网络拼凑行为提升绩效?(4)不同类型的 吸收能力在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中发挥何种作用? 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在提炼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的基础上, 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 揭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具体而言,本文通过系 统梳理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总结并推导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提出“网 络特性-行为-能力-新企业绩效”的预设模型;通过选取北京中关村和深圳湾创业 广场中的 4 家新企业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索核心构念维度,即创业生态系统下 的网络特性主要包括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网络拼凑根据网络 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利用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重组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和 利用现有网络创造新的网络进行资源拼凑。在此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社 会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以及创业生态系统及其网络、资源拼凑和吸收能力的相 关研究,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新企业绩效”的理论 模型。随后,本文依据理论模型中变量间的关系论述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通过 向北京中关村和深圳湾创业广场中的新企业大规模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得到 163 家新企业的 326 份有效问卷,采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 24.0 和 AMOS 24.0 对收集 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得到假设检验结果。 本文共提出 17 条研究假设,其中,14 条研究假设得到了数据支持,3 条假设未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通过实证检验。据此,本文提出最终的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多种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创业生态系统网络关系具有异质性、多重性和变化性;(2)关系异质性、 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均对新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3)关系异质性、关系 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均对网络拼凑具有积极影响;(4)网络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具 有积极影响;(5)网络拼凑分别在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与新企 业绩效间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6)网络拼凑积极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 能力;(7)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均对新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8)潜 在吸收能力在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揭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 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作用于网络拼 凑,进而影响新企业绩效,而潜在吸收能力是网络拼凑向新企业绩效转化的关键 路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和理论贡献。 (1)本文针对社会网络理论及创业生态系统网络的研究缺口提出创业生态系统 的网络特性并开发其量表,有利于拓展社会网络理论的情境边界。 本文从网络的视角出发,以创业生态系统下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 析和探索性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总结和提炼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并对其量表 进行开发。本文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主要包括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 以及关系变化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及关系变化性的已 有研究,开发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的测量量表并应用于本文的实证研究中, 从而有助于弥补社会网络理论对创业生态系统下新企业网络特性的解释空白,拓 展社会网络理论的情境边界。 (2)本文立足于资源拼凑的相关研究,剖析网络拼凑的维度,有助于打开网络 拼凑行为的内核。 基于网络拼凑的理论缺口,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资源拼凑的研究文献,总结 资源拼凑的内涵、核心要素、类型以及相关研究,为探索网络拼凑的核心维度提 供理论依据。对网络拼凑的内涵及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结合创业生态系统 的共生性(网络结构、治理机制和共享逻辑)及网络拼凑的内涵,论述创业生态 系统下新企业的资源拼凑方式以网络拼凑为主。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创业生态系摘 要 III 统下 4 家新企业的案例材料进行编码分析以提炼网络拼凑的三个维度,根据网络 的加工程度不同将网络拼凑划分为利用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重组现有网络进 行资源拼凑以及基于现有网络创造新的网络进行资源拼凑,打开网络拼凑行为的 内核,并发现新企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不同类型的创业机会开发选择适合的网 络拼凑方式。本研究结合经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提炼所得的网络拼凑维度,在 Senyard,Baker 和 Davidsson(2009)编制的资源拼凑经典量表的基础上,将资 源拼凑的题项归纳到网络拼凑的 3 个维度上,并对相关题项进行修改和完善,经 有效性检验得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最终形成网络拼凑的量表。将量表应用 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以检验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 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剖析网络拼凑的维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开网络拼凑 的内核,另一方面,弥补现有研究中网络拼凑的测量量表及相关实证研究的缺失, 为未来网络拼凑的深入探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3)本文基于网络视角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 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创业生态系统下新企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 本研究从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以 及创业生态系统及其网络、资源拼凑和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遵循“特性-行为- 能力-结果”的经典研究范式,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 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思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 为揭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本文构建创业生态系统 的网络特性(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 间的关系模型,分别探讨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 关系变化性)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网络特性与 网络拼凑间关系以及网络拼凑在网络特性与新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其 二,旨在打开网络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影响的黑箱,本文构建网络拼凑、吸收能力 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分析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网络拼凑与实际 吸收能力间关系以及潜在吸收能力在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中的中介作 用。综上,本研究通过构建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 模型弥补已有文献中对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 究空白,并揭示创业生态系统下新企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创业生态系统;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新企业绩效;作用机 理;案例研究;实证研究Abstract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1 1.1 选题背景 .......................................................................................1 1.1.1 现实背景 ..............................................................................1 1.1.2 理论背景 ..............................................................................5 1.2 研究意义 .......................................................................................7 1.2.1 现实意义 ..............................................................................8 1.2.2 理论意义 ..............................................................................9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0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 1.4.1 研究方法 ............................................................................12 1.4.2 技术路线 ............................................................................13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15 2.1 理论基础 .....................................................................................15 2.1.1 社会网络理论 ....................................................................15 2.1.2 社会认同理论 ....................................................................17 2.1.3 知识基础观 ........................................................................19 2.2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21 2.2.1 创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 ................................................21 2.2.2 创业生态系统网络的相关研究 ........................................24 2.2.3 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述评 ................................................33 2.3 资源拼凑研究综述 .....................................................................33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3.1 资源拼凑的内涵及核心要素 ............................................33 2.3.2 资源拼凑的类型 ................................................................35 2.3.3 资源拼凑的相关实证研究 ................................................37 2.3.4 创业生态系统下的网络拼凑 ............................................39 2.3.5 资源拼凑的研究述评 ........................................................40 2.4 吸收能力研究综述 .....................................................................41 2.4.1 吸收能力的内涵 ................................................................41 2.4.2 吸收能力的维度 ................................................................42 2.4.3 吸收能力的测量 ................................................................43 2.4.4 吸收能力的相关实证研究 ................................................44 2.4.5 吸收能力的研究述评 ........................................................46 2.5 本章小结 .....................................................................................46 第 3 章 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48 3.1 模型预设 .....................................................................................48 3.2 案例研究设计 .............................................................................49 3.2.1 研究方法 ............................................................................49 3.2.2 案例选取 ............................................................................49 3.2.3 数据收集及信效度保障 ....................................................50 3.2.4 数据编码与分析 ................................................................52 3.3 基于案例分析的构念内涵及维度探索 .....................................53 3.3.1 网络特性内涵及维度探索 ................................................53 3.3.2 网络拼凑内涵及维度探索 ................................................55目 录 XIII 3.3.3 吸收能力内涵及维度探索 ................................................56 3.4 基于案例分析的理论模型构建 .................................................57 3.4.1 网络特性、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 ................................57 3.4.2 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 ................................62 3.4.3 理论模型构建 ....................................................................66 3.5 本章小结 .....................................................................................69 第 4 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70 4.1 网络特性与新企业绩效:网络拼凑的中介作用 .....................70 4.1.1 关系异质性与新企业绩效 ................................................71 4.1.2 关系多重性与新企业绩效 ................................................72 4.1.3 关系变化性与新企业绩效 ................................................74 4.1.4 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 ....................................................76 4.1.5 关系异质性与网络拼凑 ....................................................79 4.1.6 关系多重性与网络拼凑 ....................................................81 4.1.7 关系变化性与网络拼凑 ....................................................83 4.2 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85 4.2.1 潜在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 ............................................85 4.2.2 实际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 ............................................87 4.2.3 网络拼凑与潜在吸收能力 ................................................89 4.2.4 网络拼凑与实际吸收能力 ................................................91 4.3 本章小结 .....................................................................................94 第 5 章 实证研究设计 ............................................................................96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1 问卷设计 .....................................................................................96 5.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97 5.2.1 数据收集 ............................................................................97 5.2.2 样本特征 ............................................................................99 5.3 变量测量 ...................................................................................100 5.4 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108 5.4.1 信效度的检验方法 ..........................................................108 5.4.2 网络特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09 5.4.3 网络拼凑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12 5.4.4 吸收能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13 5.4.5 新企业绩效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15 5.5 同源方法偏差检验 ...................................................................116 5.6 本章小结 ...................................................................................117 第 6 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118 6.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118 6.2 实证分析 ...................................................................................119 6.2.1 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检验 ......................119 6.2.2 网络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检验 ......................124 6.3 结果讨论 ...................................................................................127 6.3.1 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128 6.3.2 网络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134 6.4 对新企业/创业者的启示 ..........................................................137目 录 XV 6.5 本章小结 ...................................................................................143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145 7.1 研究结论 ...................................................................................145 7.2 创新点........................................................................................146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149 参考文献.................................................................................................15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173 致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