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时间管理 > 时间管理书籍_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

时间管理书籍_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

shujiez***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58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0/4/17(发布于江苏)
阅读:7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时间的压力 在一个团体中,每个个体的时间都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如果一个人
要求他人高效这就相当于他对周围的人施加了一种时间的压力,而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同样的
压力,并将这种压力持续地传递开去-如此,整个团体就笼罩在了时间的高压下。快打破这
种恶性循环吧!让我们多一些从容,不要再向身边的人施加无谓的时间压力。请记住,压力
总会催生更多反方向的压力
摆脱速度病
遍布全球的通信系统使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差异与空间距离不断缩小。因此,现代人可以
说是无以遁形的: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人都能与你取得联系
现代人一味强调高效,却忘记了该如何等待,从周一到周日时刻忙碌着。即使是在会议、
球赛或是演出中场休息的短短一刻钟里,我们也要忙着打电话或是整理晨报中的有用信息
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已经稀有得足以列入珍稀物种保护名录了
为了让别人随时随地都能联系到自己,我们的电脑一天24小时联网,手机也从不关机
随时随地!-这就是24小时社会的口号。我们无视自身的生物钟,不仅白天工作,夜里还
要加班,一旦身体耐不住疲劳昏昏欲睡,就用咖啡、浓茶或是其他兴奋剂等人为手段,让自
己重新睁大那不争气的眼睛。试问在这个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的时代,想要躲到一
个没有人能找到的世外桃源真正独处,又谈何容易? 在我的一次讲座上,一位跨国IT公司
的部门经理曾向我抱怨:像他们这样的高级管理人员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黑莓①-会议中,
电梯里,就连在公司餐厅排队取午餐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像普通员工一样与身边的同事闲聊,
因为黑莓里总是有一大串的电话留言等着他们一一回复。在此后接受《焦点财富》(Focus
Money)杂志的采访时,我就指出了这种现象并将其命名为黑莓现象
越快越好!
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中的忙碌与混乱,殊不知其实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些忙乱-我们在
超级市场的几条结账队伍之间着急地走来走去,比较哪条队伍最短,哪个人买的东西最少;
我们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不顾危险,不断超车,一心想尽快到达目的地。在许多人的眼中,
唯一的办事原则就是一个字:快!走路要快,吃饭要快,说话要快,就连排队买电影票或是
快餐时,也毫不例外地要求自己抢得先机。我们从不满足于现有的速度与效率,不断地寻找
加速的新方法,并且从这种高度的紧张中获得极大的快感
之所以说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些忙乱,是因为这种要求自己越快越好的压力使现代人变
得越来越浮躁。大多数人认为问题出在时间的紧迫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罪魁祸首其实是
我们内心对快的追求,是速度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每天24小时,从不间断。因此,请你不
要再给自己施加无谓的时间压力了
正文 第3节:时间的真谛(2)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心生疑问:赛韦特博士认为什么都要比别人快是不对的,难道我
们要颠覆传统,把所有事情都做得比别人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首先,评判的标准并不仅仅是速度。无论是快是慢,速度本身都没有错,错的是把速度快慢
看做衡量一切成败的人。因为根据他们的逻辑,快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胜利,而慢则必
然预示着一事无成,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每天24小时持续保持高速状态,在任何场合下
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手上的事情。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对速度的荒唐的迷信导致了
自己的浮躁
其次,一旦染上了这种速度病,我们就会迷失在毫无间隙的忙碌之中,失去清醒的头
脑和必要的理智。速度病的患者为了准时完成任务总是疲于奔命,恨不得在一个会议结束
后就以超音速的速度马上开始另一项案头工作。最终,他们却往往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
心,工作中错漏百出,这时才后悔莫及:要是我当时多花点时间就好了……
一心多用的利与弊 为了与巨大的时间压力抗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着一心多用,尽
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事情,比如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或是把午饭带回办公
室,边吃饭边上网看新闻
无论在人际交往、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够观察到这种一心多用的
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内容越发丰富的电视新闻频道:在女主播播报新闻的同时,
屏幕下方不断滚动着两个信息条,第一条报道世界各地不同灾区或战地的受灾与救援情况,
另一条则不间断地追踪股市的即时走势;看看屏幕的右上方,你还会发现不时跳出来的整点
或半点报时
此外,汽车、火车与飞机也不再仅仅是辅助人们快速移动的工具。它们早已成为我们的
第二间办公室,使我们能够在路途上继续工作、上网或是通电话
所有的事情一起干 在这个全民一心多用的社会中,能够同一时间只干一件事的人已非
常少见。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某位同事一心一意只负责一个项目,对其他工作一概不闻不
问,也不愿意停下哪怕一刻钟来回答我们的问题或给予我们其他的帮助,那么,大家一定会
觉得这个人太缺乏灵活性、毫无团队精神或者根本就是懒得出奇
我们之所以能够一心多用,同步完成多项任务,都要归功于近年来的那些实用的技术创
新。归根结底,是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现代人早已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的
咖啡机,我们希望家里的咖啡机不仅能为大人们冲泡浓郁的卡布奇诺,还能同时为孩子们准
备好香甜浓郁的热巧克力;在办公室里,只能打印文件的打印机也早已惨遭淘汰,最新的机
器神通广大,打印、传真、复印、扫描等功能一应俱全,操作方便快捷,还能够同时运行
多种功能,无须主人多等一分一秒。总而言之,正是这些多合一机器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
客观条件,为我们的一心多用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正文 第4节:时间的真谛(3)
一心多用并不完全有益 有时,一心多用是很有意义的,甚至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
极大的乐趣。时下越来越流行的电子有声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了随身听里的电子书,
我们可以摆脱时间与地点的约束,随时随地感受文学的魅力或者学习实用的教程:做各种家
务的时候可以听,减肥健身的时候可以听,长途旅行的路上也可以听
女性通常是一心多用的高手。她们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看管在旁边玩耍的小孩子,并同
时跟朋友打电话约定周末逛街的时间。这些对于她们来说都只是小菜一碟,没有任何难度
但是,当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必须兼顾太多的方面,并且一天24小时都毫无喘息机会时,
就会发现一心多用并不完全是有益的
持续一心多用只会越来越累 虽然我们同时兼顾的事情很多,却也只是省下了十分有限
的时间。而过于紧凑的时间安排会给我们带来紧张的心理,让我们被接踵而来的各种事务冲
昏头脑,反而忘记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把成功看做人生赛跑的终点,那么持续一心多用并时刻与他人保持联系的生活习惯
迟早会让我们偏离赛道,离终点越来越远。因为,这种生活会让人们失去节奏,找不到工作
与私人生活、职业与家庭的平衡。当时间在忙乱的安排中匆匆流逝时,紧张与松弛、忙碌与
休闲之间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混为一体,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累
怪不得人们对打卡上班的日子必生留恋。尽管这种严格的考勤制度给每个职员都带来了
很大的时间压力,但它至少还意味着上下班之间的明确分界。大家都可以从下班打卡的嘟
声中得到心理上的慰藉:终于可以放松了! 今天,我们把工作与私人生活的和谐称为公
私平衡。而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一门必修课程
公私平衡的精髓在于放慢速度,在于追求思想的深度,在于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
我们必须从心底里说服自己:我们并不需要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无止境地加速,也不需要随
时随地都保持一心多用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只允许自己把时间用在最有意义的事
情上-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
超车道上的生活 你是不是速度狂?你是否已经深受身边众多速度狂的影响?请你
动手做做下面的这个测试,按照你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分数
完全不符合=0分 有时符合=1分 基本上符合=2分 1. 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总是
感到时间的压力。0 1 2 2. 我经常看表,如果不知道时间,就会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0 1
2 3. 我总是尽可能地同时处理多件事情。0 1 2 4. 我几乎没有一天能够完成自己的日计划。0
1 2 5. 我经常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0 1 2 6. 即使在假期里,我也总是与公司保持联系。0
1 2 7. 我经常会催促周围的人加快速度。0 1 2 8. 我会在别人说到一半时打断他们,或者抢
他们的话。0 1 2 9. 我在工作时从不让自己定时休息或放松一下。0 1 2 10. 我开车一般都很
快,而且经常使用超车道。0 1 2 11. 和别人一起吃饭时,我几乎总是第一个吃完。0 1 2 12. 同
事都已经准备下班时,我却总是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0 1 2 13. 除了工作,我就几乎没有精
力再顾及其他事情了。0 1 2 14. 下班以后,我还总是想着没完成的工作。0 1 2 15. 在等待的
时候,我总是很容易变得急躁和不耐烦。0 1 2 16. 我总是害怕自己不再胜任所有的工作。0 1
2 17. 为了按时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我经常会变得疲于奔命。0 1 2 18. 如果发现自己忘了
带手表,我会非常紧张。0 1 2 19. 我经常会有身体上的不适。0 1 2 20. 我与朋友和亲戚几乎
没有联系。0 1 2 你是否如实地回答了以上的所有问题?如果是的话,请将各题的分数加起
来。如果你的总得分在18分以下:恭喜!你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而如果你得到超过18
分的话,就要注意了!你有变成速度狂的危险。请你为生活减速,试着让自己的节奏慢下
来。在接下来的一节里,我将告诉你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正文 第5节:时间的真谛(4)
使一切趋于平衡 就算我们以往获得的成就在别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依然有无
数个为自己骄傲的理由,然而,大家却都对这些理由视而不见,而且越是能干的人对自己越
苛刻:明明已经提高了效率,明明已经能够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明明
已经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内心却仍然感到不满意,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究其原因,其实
就是日复一日的忙乱生活阻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使我们失去了实现梦想和愿望的能

你呢?是不是也一样?不停地加速,却始终来不及按时完成手头的工作;时常会产生不
祥的预感,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或是做错了什么;总是感觉自己被周围的压力推着走,无力
安排自己的生活;明明已经忙得没有任何空闲,却仍然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充实……如果你的
内心感受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时候尝试一种主动的生活管理,为自己在工作与私人生活
之间寻找黄金平衡点了
在这个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组织才能与时间管理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时间管理并
不是教你买一本记事本,学会制定一个高效的日程表,也不是让你故意放慢速度,消极地应
对生活中的压力。所谓寻找平衡点,就是寻找自己的生活节奏,寻找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事
-而且,还要注意同时顾及工作和私人生活两个方面。因为,时间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
富,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不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找到黄金平衡点 不知你是否曾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向公司请长
假,千里迢迢找一座寺庙,静修一段时间?为什么健身俱乐部总是那么红火?答案其实很简
单:他们的目的就是寻找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平衡!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仙丹灵药。要
想同时获得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我们必须在以下这四大生活板块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
衡点: 家庭与社会交际 家庭、夫妻关系、朋友、爱、外界关注、社会认同 事业与成就 成
功、升职、金钱、稳定的生活 健康 饮食营养、充沛的体力、放松解压、精神状态 人生
的意义与价值 自我实现、心理满足、信仰、哲学思考、关于未来的设想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模型 生活的四大组成部分 工作、身体、社会关系、人生意义:一旦这几个部分之间出现了
不平衡,生活就会开始向一边倾斜,最终导致精神上的崩溃。因此,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的
每一部分!充满生活智慧的熊船长① 总是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船上一切都平衡吗?现在,
就让我们也像他一样问问自己:在我的生活中,一切都平衡吗? 1. 家庭与社会交际 大多
数以事业为中心的人都相信,花在人际关系与社交圈子上的时间是绝对值得的。但另一方面,
他们留给自己的家庭、伴侣和朋友们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这种人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周
末也经常要加班,工作与生活的分界十分模糊,在事业与家庭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正文 第6节:时间的真谛(5)
2. 事业与成就 人们常常以偏概全,将事业上的成功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
准。这种看法其实是过度夸大了事业的重要性,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
企业开始认识到,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个人内心中的幸福感有关
因此,每个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也已经逐渐成为企业领导们的关注点
3. 健康 俗话说:不愿为自己的健康花费时间的人,总有一天要为自己的疾病花费更
多的时间!可惜大多数的人总要到病倒的时候,才会懂得这个道理。可惜,事情发展到这
个地步时,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使自己重新恢复健康。古罗马诗人尤维纳
利斯说过:健康的身体孕育健康的灵魂。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已经认识到了身体与
心理平衡的重要性
4.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都一直是人类行为的内在
导向。尽管这一价值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为人生指明方向,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
里,它却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屈居从属地位。直到近几年,情况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越来
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大大提高了对人生价值的重视程度。人们开始懂得,对人
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是得到幸福与心理满足的基本前提
不必要的妥协 怎样才能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人,因为对于
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事业和私人生活总是像鱼与熊掌一般,难以兼得。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
功,我们不得不做出妥协,而这种妥协的前提通常都是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但是,生活中
的每个部分都是密不可分的,对任何一方面的过度偏重都必然会使其他方面出现问题。这也
就是说,这种所谓的妥协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时间管理与生活
管理体系,为自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创造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
继而获得长期的和谐生活
但是,找到这个平衡点,又谈何容易?毕竟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轻德重利的时代里-人
们总是疯狂地追求高效率与高产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却始终被迫位居其后。由此看来,大
多数人都将自身50%~60%,甚至是70%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事业与成就这个方面,却最多
只用10%的时间来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一点也不足为奇了。现在,我们已经将数字引
入平衡问题的讨论,结论似乎随之变得明了起来:我们只需将100%的时间与精力除以4,
各给生活的4个不同方面平均分配25%的时间即可,对吗?可惜,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