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学习 > 充电学习 > 其他E书 > 电子书_蒋日记(手稿本)[斯坦福大学藏]1917至1936_614页

电子书_蒋日记(手稿本)[斯坦福大学藏]1917至1936_614页

sitandiy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595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电子书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12/15(发布于广东)
阅读:4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
目录
1917年....1
1918年....3
1919年...11
1920年..16
1921年..25
1922年..43
1923年..54
1925年..78
1926年.113
1927年158
1928年203
1929年251
1930年297
1931年312
1931年回忆录.357
1932年360
1933年404
1934年446
1935年490
1936年5401917年
1917年中国民国六年前事略
自由日记栏
余年未足五岁时即送入学塾,塾师为任介眉先生
每遇放学视为大赦,其愉快之情,莫能言喻
甚感祖父时对余钟爱异常,~余八岁,不幸而祖父逝世
九岁,先父亦病没
余于八岁时从蒋谨藩先生
余十四岁,从读于榆林陈表伯之家,师为毛凤美先生
十五岁,聘笠景崧先生为师
~入奉化县城之凤?学堂
~最后仍旧于离异,此中国早婚之恶果,余母于家庭教育之严正有方,无与伦比,而独于此
一□□,亦为旧社会之习俗所误?
(十八岁,从顾清先生于宁波)
~孙文先生之名亦由于顾先生谈~事所闻,乃知孙先生为革命领袖,故乡响往之,急思欲以
一见为快,并闻其言,如欲大成求新,应出洋留学,故余于是年已下出洋之决心
顾先生亦甚称孙子?法之妙,勗余熟读,以为将来干城之选,不料至今真为军事治兵家矣
十九岁肄业龙津学校,当时,~留学
决心出洋,当时亲戚故旧,莫少尼阻,甚至痛哭,余既痛国事之衰坠,满族之凌夷,复痛家
事之孤苦被欺受凌,更欲发奋图强,以为非出洋求学加入革命,再无其他出路
~自余少年十岁时因父亲之故,而兄不顾家,故已屡被人欺,余母隐忍茹痛,当为之暗泣不

~余自此乃知社会之黑暗与不平,而更恨世态之炎凉与人情之浇薄
~然当时并不知此即~革命哲学之基础,惟知嫌恶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之狼狈为奸,压迫孤
寡之情,不可言说,故自寻出路,以为只有出洋求学,力求自强,当时亲友阻力虽大,但余
决心难移
母亲至此虽不忍。~离乡国,但事既至此,知余之决心难以挽回,亦只有筹凑经费,允余出
洋,以成余志也,余到日本,本来志习陆军,只因限格甚严,非由本国陆军部保送不准入陆
军学校
~于是年由陈英士~介见总理于宫崎家中,并结识在东之革命先士,对民族~益深,而驱逐
满清,恢复中华之心更不可抑矣,但余学习陆军之志,未之稍杀,以为非入陆军学校,由军
队入手不易奏革命之效
二十岁春往游杭州寄住于奉化,试~,陆军部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招考,须由各省督练
公所考送,当时投考者千余人,而所取之额除武备、弁目等各校保送外,所余者只十四名,
余竟获选
乃于二十一岁春季送往日本,直入东京中区?振武学校,此为余平生惟一之愿望,幸得达成,
自足饮慰
~加入同盟会
以余即入陆军,希望甚大,故会中同志不令余回国参加战役
当时革命党员,余所最敬爱者以竺绍康为最。廿一岁,廿二岁,廿三岁,各暑期中余皆□国省亲
余在振武学校。~
回忆在校期间,大半时间皆结识革命志士,与之讨论革命计划,当时阅邹容所著革命军一书,
百读不倦,梦寐之间亦常有如邹容与我对谈,相与共同驱逐满人者也
幸于廿三岁时经国产生,乃得含饴弄孙,稍宽其怀,余亦略得告慰于慈母矣
廿三岁冬,由振武毕业,送入日本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联队为士官侯补生。~正松宽吾师团长
~初入联队,正在冬季,雪深丈余,朝操刷马,夕归刷鞋,劳苦一如新兵,当时甚觉将来与
邻邦之作战或有苦于今日者,故事事争先,不感其苦,而日本兵营阶级之严,待下之凶,营
内之清洁整齐,余皆于此见之
~乃于是年秋九月回日本联队消假,未及一月,即得武汉起义之报,余乃决心回国,故不假
而归,当时犹恐公使馆暗探侦查,故与张群潜抵长崎,登船后回上海,英士属余赴杭主持起
义事,余即作书寄慈母与胞兄,明告余为革命牺牲之决心,并劝慈母勿以儿之~
民国元年,为余廿五岁,是春以骄矜自持,为同事所排挤,乃即买掉东游,专习德文,亟思
留学德国,并创办军声杂志,当时以外蒙自治为俄国勾诱,心甚愤慨,故鼓吹征蒙,并征蒙
作战芻议,甚思提一旅之众~
~盖此时力思研究外交与军事为政治上植一基础,以深悔是年挫折,全为交友不良,与智识
浅薄耳。同季?回沪,以环境未改,诚不改狎邪游,一年奋发,毁之一旦,仍未自拔也
民国二年,廿六岁新春在家,母亲爱之甚,仲春在沪准备赴德留学,适宋教仁同志为袁贼派
应桂馨暗刺于沪宁车站,乃知袁贼私心自用,决无效忠民国之望,孙先生乃命英士留余在沪
候命,不准赴德,乃止
民国三四年间,余自觉进德不浅,专在悔字上,注重每悟昨非,而今犹不足也。曾文正、王
阳明、胡林翼全集研究至再,觉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数书也
~回沪后,乃即东渡亡命,专攻理学,力求品性,亟思悔改昔日之非也,曾文正全集看完,
而目力亦伤矣
民国四年,廿八岁,是年上半年余在东京专心于政治学与军事学,每日习字、读书、皆有常
课,毫不间断,英士以革命势急,袁氏称帝,野心亦露,日本廿一条密约将成,乃驰回东京,
日夜与余,~适总理娶孙宋夫人事起
~是秋余乃应召回国
民国七年三十一岁
是年为余族修谱之期,余自撰祖父斯干公及父之事略,又撰哭胞弟瑞青文,以聊解母亲之哀
痛,并名经国为建丰,继于青弟,以慰母亲念子之心,名纬国为建镐,以继承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