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贸 > 经济 > 经济园区 > 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西片区规划

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西片区规划

桂林高新***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6704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12/12(发布于广西)
阅读:3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成都高新區大源生活區規劃
明文本
第一章:簡介
第二章:條件分析
第三章:住市場分析及專案定位
第四章:城市設計
第五章:土地使用結構及經濟技術指標
第章:總平面規劃設計
第七章:城市設計指導原則
第八章:道交通規劃
第九章:化景觀體系設計
第十章:史文化保護規劃
第十一章:公共配套設施規劃
第十二章:概性分期發展規劃
第十三章:結
第二章:條件分析
2.1
區域條件分析(看圖
2.1

四川成都市
1. 地位置
成都是四川會、中國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
體的特大城市。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
轄區劃為7區4市(縣級市)8縣。成都市區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為“五
城區"。其餘的統稱“市郊縣"
2. 地貌氣候
成都市位於川西高原山地和川中丘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
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之美,且氣候
溫和,雨水充沛、平均氣溫攝氏16上下,水約1000毫米,素有“冬無
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先進,物產十分富饒。然而,在春
季時分,市內大霧彌漫,對交通乃至某些工業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整體而言,
成都乃至整個四川盤地,都比其他西部內城市較為舒適,是想的居住及就業
城市
3. 人才資源
成都擁有著名的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
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20所。碩士點41個,博士點120個,博士後動站40個,
在校學生15.8萬人。成都擁有各人才45萬多人,作四川的3/4,居全國大城
市前。其中,IT業科技人才5萬多人。成都擁有中國工程物研究院、中科院
光電所、資訊產業部電子10所、29所、30所、核工業西南物研究院、西南技
術物研究所和四川中藥研究所、四川中藥研究院,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7
個及大批綜合開發機構。由此可,成都市政府投放大的資源在人才培訓方面,
為成都進一步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然而,成都市政府必須營造一個優的就業
和居住環境,吸引這些人才完成學業後繼續在成都發展
4. 政府優惠政策
成都現代工業港全面享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西部大開發和級重點
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根據專案技術含高低、投資規模大小、建設週期長短、
提供就業、納稅創匯貢獻等情況,享受特殊優惠政策,當中包括土地最優惠價格、
減少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及高科技風險投資基和財政專項資。這些政策促進
成都的多元化經濟發展
5. 經濟發展
2000,成都市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313億元,是1978的9.6倍,在
西部12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位,僅次於重慶,GDP均增長11.23%;2000,
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121億元,財政支出83億元;用14項小康指標衡,
成都市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於1993和1997實現小康。1992成都市城
市綜合實進入全國城市50強,投資環境為全國城市“40優”之一。1993國務
院進一步要求“充分發揮成都市作為西南地區科技中心、商貿中心、融中心和交
通通信樞的作用”。2000全市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9.6%、44.7%、
45.7%。從1982至2000的18間,第一產業下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
下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21個百分點。可成都發展迅速,具備增加
經濟規模的條件
6. 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
從海空三方面,成都是四川的主要交通輸樞。對於日漸增加的交通使用
,加上成都的單中心城市結構及迅速的城市發展造成中心區交通負荷過重,為
改變這種現,新一城市規劃提出必須調整城市現有結構和形態。城市重點轉
向東及向南發展,以減輕城中心的發展壓
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區域組團式佈局採用“組團軸向"的發展模式,結合發展軸
線、主要交通幹線呈組團式佈局形成三條發展軸線、“四橫縱”的現代快速交通
網絡、七個城市綜合組團的佈局形式。四橫是指三環、外環(繞城高速公)、
雙華。(雙--華陽)、城環四條橫向主要交通主軸。縱是指機場高速、大件
、成雅高速、元華、天府大道、成仁條縱向主要交通主軸。規劃東西向
快速通道為三環、雙華。規劃南向快速通道為成仁、天府大道、元華、
大件
7. 城市競爭
成都與重慶只有3小時程之隔,成都為四川的會,而重慶為全國直轄市,
者各具獨特的競爭條件,爭取成為西部的首位城市。重慶一直是西南地區經濟、
交通、文化的中心之一,城市規模一直比成都大。重慶經濟發展的基礎較好,特
別是製造業基礎;重慶地處中西部銜接地區,一面與中國富裕的地區交界,另一
頭接西部,起到承東啟西的作用。成都的有條件源於長期作為四川的
會;重慶直轄後,成都是四川的首位城市,在城市規模和功能、城市面貌、基
礎設施、市場發育等方面都佔有絕對的優勢,極化效應使得四川全的資、人
才、企業等資源都向成都聚集;此外,成都有廣闊的經濟發展腹地,逐步形成
以成都為頭的城市帶群。事實上,成都和重慶可以互相合作,從而建一個互
相補足的區域經濟體系,但現時地的決策者尚缺乏合作的思維,對地的發展
構成障礙。第二章:條件分析
2.2
成都的城市發展
隨著成都邊速的經濟發展,成都的城市亦急促擴張,主要向東及向南發展,並分別在
東面及南面建設個副中心。這些副中心將以商業、科研、居住、工業為主
下為城市向東、向南發展的原因:
1) 史文物保護──成都市西部地區有大史遺蹟;為保存這些遺產,必須避免
在成都的西部和部進開發;
2) 自然地勢──成都處於一個由西向東南傾斜的沖積平原。因此河水及地下水均由
西向東南,在西大興土木,必將對現有水廠取水、府南河工程帶危害,
使生態遭受嚴重破壞
2.3
成都南部副中心總體規劃
按照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成都市的城市空間形態將逐步改變目前密集的圈層
式佈局,引導城市向東、南個方向重點發展形成,形成扇式多中心的城市形態
城市南部副中心面積3.59平方公,主要位於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內,起火南
站,中間跨越三環,南至外環線,人民南南延線位於該副中心的中軸線上
人民南南延線城市南部副中心城市設計從成都市大都市整體環境出發,本著以人為
本的原則,構建捷的體交通網絡,著重滿足都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充分地
體現史、現與未城市景觀軸線與建築空間形態
發展區域組團式佈局採用“組團軸向”的發展模式,結合發展軸線、主要交通幹線呈組
團式佈局形成三條發展軸線、“四橫縱”的現代快速交通網絡、七個城市綜合組團的
佈局形式。規劃性質是以城南城市副中心為核心,發展政辦公、科技商務、商貿
融、生活居住及高新技術產業,為資訊化、生態型、綜合性新城區。當中居住用地位
於新園組團、站南組團、璃組團及大源組團
成都市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實施西部開發戰的熱潮中,隨著成都市
的南部城市副中心逐漸按規劃建成,將成為城市建設的新點,極大地改善城市的功
能,提升城市的形象。4
第二章:條件分析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