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营销 > 营销策划 > 其他营销 > 营销书籍_激荡三十年

营销书籍_激荡三十年

caoshuj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10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9/22(发布于湖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 2 页 共 112 页
标题: 序言内容:
我对历史的本质始终迷惑不解
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
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
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
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 拜伦《唐璜》第一章第一节

1867年9月27日,列夫托尔斯泰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上帝赐予了我健康和宁静,
我将以前人从没采用过的方式来描写博罗季诺会战。”当时他正在从事《伟大的劳动》一书
的写作,这本书后来更名为传世不朽的《战争与和平》。2004年7月的某日晚上,我也是在
一次与妻子邵冰冰的MSN对话中提出写作1978年到2008年中国企业史的想法的,当时我
正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短期访问学者
那个白天的下午。我与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的一些教授、学生在景致优雅的查尔斯
河畔有一场座谈,主题是中国公司的成长之路。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学术背景,我们的讨
论以中国公司为主题,却又不时地穿梭在美国、日本乃至欧洲和印度等不同的国家和制度空
间里,在对比中互为参照,在论证中相与辩驳。而在这样的沟通中,我深感中国企业研究的
薄弱,我们不但缺乏完整的案例库和可采信的数据系统,而且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历史
沿革描述,关于中国公司的所有判断与结论往往建立在一些感性的、个人观察的,甚至是灵
感性的基础之上,这已经成为国际沟通最巨大的障碍。于是,如何为零碎的中国当代企业史
留下一些东西,成为了一个忽然凸现出来的课题
当这个念头突然萌生出来的时候,我连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在当时,摆在我面前的工作选择
已有很多项,这无疑是最为艰巨而庞杂的。对于我个人的能力而言,这其实又是一项勉为其
难的工程,我没有经受过历史学专业的训练,也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虽然多年从事传媒工
作的经历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事实,并在某些时刻亲历现场,虽然我也曾出版过将近
10本财经类书著,可是,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叙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的学术基础、掌握历史的经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论,甚至是我的时间和体力等等,都面
临空前的考验
但是,毕竟要有人去完成这一项工作。在哈佛大学查尔斯河畔的那个阳光熙和的午后,它如
同一个巨大而沉默的使命凌空而降,庞然无声地站立在我的面前,俯看着我。在那场夹杂着
英语与汉语的讨论中,我知道自己已无处可逃,未来四年的劳累似乎是命中注定。“我认为
现在是开始为这项工作做准备的时候了。”我在MSN上热切地这样写道,在这个时刻,我
突然能十分真切地感受到100多年前托尔斯泰写信时的那份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另辟蹊径的
自信和即将开始一段充实工作的满足

第 3 页 共 112 页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
重复的。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
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世景变迁的幅度之大往往让人恍若隔世。有很多事实在今天看来竟是
如此的荒谬和不可思议,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
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在江浙一带,你如果骑
着自行车从这个村到另外一个村,而后座的筐里装了3只以上的鸡鸭,如被发现的话,就算
是投机倒把,要被抓去批斗,甚至坐牢。在温州地区,我们还找到了一份这样的材料,一位
妇人因为投机倒把而被判处死刑。到20世纪80年代末,买空卖空还是一个恶劣名词,茅盾
在小说《子夜》里生动描写过的那些商人给人们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到1992年前后,
商业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还规定不得超过5万元,否则就算是“违纪”
整个20世纪80年代,在很多城市,到民营工厂上班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自己开一个小
铺子做一点小生意,就会被蔑称为“个体户”,也就是一个“没有组织的人”,一个不受保护
的体制外的流浪汉。这个社会印象一直要到“万元户”这个名词出现之后,由蔑视到暗暗的
羡慕,再到全社会的无度的称颂。20年前的国营和集体企业都是一些可怕的庞然大物,很
多大型国有工厂几乎具备一切的社会功能,“除了火葬场,什么都有”。一个工作岗位是很珍
贵的,是可以“世袭”的,父亲在退休之后可以马上指定一个自己的子女顶替,企业对于一
个家庭来说,重要得像“一个更大的家庭”。现在已经是富豪的宗庆后当年就是在乡下“插
队落户”,为了回到城里,他恳请在一间区校办工厂上班的母亲提前退休,她把这个岗位让
给了儿子,后者骑着三轮车到各个学校的门口卖练习簿和铅笔,筹足了一点钱后他创办了娃
哈哈儿童保健品厂,现在它已是中国最大的饮料公司
在刚才,我提到了“一群小人物”,也许没有别的称谓更适合这一群改造历史的人们。他们
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将在历史上扮演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一位温州小官吏曾慨然地对我
说,“很多时候,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谁都听得出他这句话中所挥散着的清醒、无奈和绝
然,你可以反驳他,打击他,蔑视他,但你却无法让他停止,因为,他几乎是在代替历史一
字一句地讲出上述这句话
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不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我不想用冰冷的数
字或模型淹没了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其实,历史本来就应
该是对人自身的描述,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是最好的借鉴,它应该是可以触摸的,是
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
我想多写一点人的命运。我真的找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1978年,高考恢复,上百万青年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刚刚打开大门的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的无线电专业便招进了几十个年龄相差超过20岁以上的学生,其中3位是李东生、陈伟荣、
黄宏生。十多年后,他们三人分别创办了TCL、康佳和创维,极盛之时这三家公司的彩电
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40%
也是1978年前后,从湖南和四川的监狱里先后走出了两个当地口音很重的男人,他们一个
叫杨曦光,一个叫牟其中,他们入狱是因为他们分别写了一个同题的万言书《中国往何处去》
第 4 页 共 112 页
而被打成反革命。在向来崇尚忧国论道的湖南和四川,他们是公认的“地下青年思想家”,
是时刻准备用热血去唤醒迷乱中的祖国的大好男儿。这是两个如此相似的男子。杨曦光出狱
后就参加了全国高考并一举登榜,3年后他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再两年考入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他后来改名杨小凯,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代表人物,他用
模型、数据和十分尖利的思想在理性层面上一次又一次地拷问年轻时提出过的那个问题,在
2004年,皈依基督教的他离开人世。而牟其中则走上了另外一条更惊心动魄的道路,他出
狱后当即借了300元,创办了一家小小的贸易公司,随后的10年里他通过“罐头换飞机”
等手法迅速暴富,竟成为最早的 “中国首富”之一,他的政治热情从来没有丧失过,反而
在首富的光环下越来越浓烈,终而他在年过50之际再度入狱,至今还在武汉的监狱中日日
读报,有时还写出一两封让人感慨万千的信件来
这样的关于命运的故事将贯穿在整部企业史中。在我看来,企业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企业家
创造历史的过程。只有通过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
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魅力,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
阅读。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中国商业圈出没着这样的一个族群: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
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
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
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
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他们其实并不陌生。在任何一个商业国家的财富积累初期都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人群,而且必
然会出现这些人。我相信,财富会改造一个人,如同繁荣会改变一个民族一样。在书稿整理
的某一个夜晚我甚至突然生出过一个很怪异的感慨:我很庆幸能生活在这个充满了变化和激
情的大时代,但是说实话,我希望它快点过去

过去20多年里,中国市场上存在着三股力量: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外资公司。在我看来,
一部中国企业历史,基本上是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博弈的过程,它们的利益切割以及
所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
在很大程度上,民营经济的萌芽是一场意外,或者说是预料中的意外事件。当市场的大闸被
小心翼翼地打开的时候,自由的水流就开始渗透了进来,一切都变得无法逆转,那些自由的
水流是那么的弱小,却又是那么的肆意,它随风而行,遇石则弯,集涓为流,轰然成势,它
是善于妥协的力量,但任何妥协都必须依照它浩荡前行的规律,它是建设和破坏者的集大成
者,当一切旧秩序被溃然推倒的时候,新的天地却也呈现出混乱无度的面貌。20多年来,
中国公司一直是在非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在体制外壮
大,在资源、市场、人才、政策、资金甚至地理区位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的成长,
这种成长特征,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草莽性和灰色性
我将用相当多的篇幅记录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轨迹,它们是一股根本不可能被绕过的
势力,在某种程度上,自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那一天起,它们便已经是中国企业,在将近
30年的时间里,这些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起伏得失本身又是一部很有借鉴价值的教案。在20
世纪80年代初,最早进入中国的是以松下、索尼、东芝为代表的日本集团,松下幸之助是
第 5 页 共 112 页
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国际级企业家,而东芝在中央电视台的“TOSHIBA TOSHIBA,大家的东
芝”让人至今难忘,这与当时日本公司在全球的强势是密不可分的。至今,在各项利益密集
的领域,外资的力量以及其经理人群体的智慧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及政策的走向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商业变革是一场由国家亲自下场参与的公司博弈,
在规律上存在着它的必然性与先天的不公平性。也许只有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后,我们才可
能透过奇迹般的光芒,发现历史深处存在着的那些迷雾,譬如,国家在这次企业崛起运动中
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伟大的经济奇迹没有催生伟大的公司?中国企业的超越模式
与其他超越型国家的差异在哪里?我们才可能在为经济增长率欣喜的同时,观察到另外一些
同等重要却每每被忽视的命题,如社会公平的问题,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人的普遍尊重的问

在这种框架性结构之外,我还尝试论证,在商业史上,并不是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必然的
如果当年联想的倪光南和柳传志没有反目成仇,联想有没有可能就走上另一条更具技术色彩
的道路?如果张瑞敏和他的团队早早地成为了海尔集团的资产控制者,也许他就不会让海尔
的资本结构如此繁杂,海尔的成长轨迹或许会更透明和清晰一些?如果没有1997年亚洲金
融风暴的突然出现,中国政府很可能着力去培育日韩式的财团型大公司,那么,中国公司的
成长版图会不会全然改变?
如果你认为这些设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你可能就无法体味到历史的内在戏剧性
我还将在日后的写作中证明,在这个至今充满神怪气质的地方,以下描述已经被一再地证实:
任何被视为奇迹的事物,往往都很难延续,因为它来自一个超越了常规的历程,处身其中的
人们,因此而获得巨大利益的人们,每每不可能摆脱那些让他们终身难忘的际遇,他们相信
那就是命运,他们总希望每次都能红运高照,每次都能侥幸胜出,最后,所有的光荣往往枯
萎在自己的光环中
任何貌似理所当然的神话,往往都是不可信的,越是无懈可击,往往越值得怀疑。我们从来
相信,事物的发展是粗劣的,是有锋芒和缺陷的。当一个商业故事以无比圆滑和生动的姿态
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首先必须怀疑,而所有的怀疑,最终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或者至
少是值得的
中国企业界是一个迷信奇迹的商业圈,但是30年的时间已经足以让这个圈子里的人们开始
重新思考超常规所带来的各种效应。真相如水底之漂,迟早会浮出水面。我甚至相信,在企
业界是存在“报应”的

企业史写作使我开始整体地思考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这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这过去的
30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
几乎是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当我感觉疲惫的时候,我常常用沃尔特李普曼的一段话
来勉励自己,这位美国传媒史上最伟大的记者在他的70岁生日宴会上说:“我们以由表及里、
由近及远的探求为己任,我们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的
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我们所做的只是每个主权公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