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法律法规 > 2018年新大纲解析班讲义

2018年新大纲解析班讲义

sitemap***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38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8/14(发布于上海)
阅读:4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018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班讲义编讲:石磊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1处:第二章“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调整为“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
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而
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这种飞跃和区别
归根到底是人通过实践完成的。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两者
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
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既是自
然界的部分,又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
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
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2处:第二章新增加“人与自然”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
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
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恩格斯也提出了自
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
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走向生
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第3处:第二章“发展与过程”调整为“事物发展的过程”
第4处:第二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删掉
第5处:第二章的“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调
整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第6处:第二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
规律及其意义。”调整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第7处:第三章的“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
体与中介。”合并为“科学的实践观”
第8处:第三章“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调整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第9处: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调整为“辩
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第10处:第三章以下考点“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
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
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调整为“从实践到认识。从
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11处:第三章“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调整为“真理的客观性”、“真理
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两个考点
2018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班讲义编讲:石磊第12处:第三章“自由与必然”调整为“从必然走向自由”
第13处:第四章“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调整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
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14处:第四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调整为“社会存在于社
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第15处:第四章“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调整为“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第16处:第四章新增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第17处:第四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调整为“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18处:第四章“阶级的产生和本质”调整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
第19处:第四章“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调整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第20处:第四章“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两个考点合并
为“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第21处:第四章“改革的性质和作用”调整为“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22处:第四章“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合并为“科学技术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和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
的联系。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
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
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科
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成性、实践性活动。科学和技
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今天,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融为一体
(2)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运动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恩格斯说: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又说:马克思“把科学首
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
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首先,对生产方式产
生了深刻影响:一是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是改变了社
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了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
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
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实践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最后,促
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即实践。科学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
来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如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
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
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
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字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
(3)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
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
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
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
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
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2018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班讲义编讲:石磊特别注意:本考点18年命题会结合社会发展的六大动力移花接木出题:第一,生产力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唯一决定性力量);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动力;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
要力量(革命力量);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自主性力量);第六,社会
革命(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变)和改革(同一社会制度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推
动着社会发展
(2010.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
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
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009.19)“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
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第23处:第五章“自然经济”删掉
第24处:第五章“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两个考点合并为“资
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第25处: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和周期性”调
整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16.19)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
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
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A.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2011.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
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
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是()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2009.21)“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
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
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因素。”马克思
的这一论述表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A.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B.促进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的形成
C.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发展和解体要素的形成
D.既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2018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班讲义编讲:石磊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1处:第一章新增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觉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
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
期盼。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要准确把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面对中国经济
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
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
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们要毫不动
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
革发展,加强壮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
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
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美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的重耍内容。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2处:第六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调整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位
置调到了第一章
第3处:第六章“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整到第一章“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4处:第六章新增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5处:第八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增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6处:第八章“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调整为“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
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改革处于攻坚
期深水医,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新司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