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IT > 互联网 > 论坛贴吧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_日美贸易摩擦的经验和教训_2018.6.27_13页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_日美贸易摩擦的经验和教训_2018.6.27_13页

东南快报***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299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6/17(发布于福建)
阅读:3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 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缪建民 摘要: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二十世纪日美贸易摩擦提供的镜鉴和启示是, 汇率调整并非缓解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应对贸易摩擦的经济冲击需保持政策定力,加快推进产业 升级和自主创新,谨防资产泡沫和产业空心化,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影响。关键词:日美贸易,贸易摩擦,经验和教训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容低估,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乃至 全球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应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二十世纪日美贸易摩擦 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镜鉴。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贸易地位提升,日美贸易摩擦从1960年代 初起始,1970—1980年代升级,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进入白热化阶段,最终于1990年代中 期,以日本经济步入衰退而逐渐缓和,持续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回顾历史,日本政府对“广场协议” 后日元短期内大幅升值估计不足,日元升值并未有效缓解贸易摩擦升级,国际贸易协调中汇率政策 调整应审慎而为;贸易摩擦下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倒逼日本加快产业升级和海外投资,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导致了产业空心化;金融监管缺失助推资金“脱实向虚”,进一步推高宏 观杠杆率,在助长泡沫风险的同时,加大了泡沫破灭后的通缩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社会总 需求萎缩,进一步增加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复苏的难度。 3 一、从汇率政策看,日本政府对“广场协议”后日元短期内 大幅升值估计不足,导致“日元升值恐惧症”,且日元升值也未 能有效缓解贸易摩擦升级尽管目前普遍认为,“广场协议”并非导致1990年代后日本长期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2。但不 可否认的是,“广场协议”后日元短时间内的剧烈升值明显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预期,也没有实现削 减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升级的预期目标。“广场协议”前,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压力估计不足,协议生效后日元升值很快失控。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初,强势美元使得美国出口特别是制造业出口受到沉重打击3,到1984年,美国贸易逆 差总额已经从1980年的194亿美元上升至1091亿元美元,其中对日贸易逆差462亿美元,接近总 额的50%,强势美元与经济基本面出现背离,美元已处于强势周期尾声。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政府 主动接受“广场协议”干预汇率,极大强化了市场对日元升值的预期,导致随后日元升值很快失控。 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日元兑美元达到了日本政府认为的20%的升值上限,此后虽然日本调整了 对汇率干预的方向,但为时已晚。1988年初,日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换120日元的水平,比“广场 协议”前升值一倍。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日元最高达到了1美元兑换80日元左右,是“广场协 议”前日元汇率的三倍(见图1)。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97 8 197 9 198 0 198 1 198 2 198 3 198 4 198 5 198 6 198 7 198 8 198 9 199 0 199 1 199 2 199 3 199 4 199 5 199 6 199 7 199 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200 8 200 9 201 0 201 1 201 2 201 3 201 4 201 5 201 6 1985年广场 协议后,日 元开始大幅 升值1987年卢浮宫 协议后,日元 暂停升值 图1 美元兑日元汇率变化情况 2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进行会议并达成协议,五国一致行动干 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这一协议被称为《广场协议》。 根据协议,五国一致行动卖出美元,总规模大约180亿美元。其中,美国和日本各负担30%、德国25%、法国10%、 英国5%,预期使美元贬值10-15%。3 美国这一轮强势周期始于1979年沃尔克上任美联储主席,为了打击通胀,沃尔克持续提高利率,最高达到20%。 紧缩的货币政策很快控制了通货膨胀,美元也随之走强。 4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没有达到削减贸易顺差的预期效果,日本在汇率上的妥协让步并没 有改变美国贸易保护的立场。由于“J曲线效应”的存在4,在“广场协议”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美 国对外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少,反而继续恶化。在汇率调整未能奏效后,美国将视线移向市场准入, 要求日本开放部分国内市场。比如,1985年,双方达成“市场导向型个别领域协议”,要求日本放 松对电器通信、林业产品、医药医疗器械及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市场准入标准,扩大日本对上述美国 优势产品进口。1988年,为迫使日本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美国通过《综合贸易与竞争法》, 祭出“超级301”条款,使日本所有出口商品都处于美国贸易制裁风险之中5。与此同时,美国还要 求日本修改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国内经济政策和方针。在美国的压力下,1986年和1987年,日本 先后发表两份“前川报告”,指出日本经常收支顺差根源在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经济增长方式 应转为内需主导。1989年,美国与日本就消除两国间的结构性贸易障碍达成协议,以推动日本在反 垄断法、专利法、定价机制等方面改革。从“广场协议”后日美贸易摩擦的演变来看,日本在汇率 问题上的主动妥协退让并不能阻止贸易摩擦升级。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 陷入长期低迷,日美贸易摩擦逐渐平息。“广场协议”的重要启示是,日元被动升值,不仅无法达到削减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升级的 预期目标,反而给日本国内宏观政策调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国际贸易协调中汇率政策的调整应 审慎而为,避免引发剧烈变化的“休克疗法”。在这一过程中,面对美国要求开放市场的压力,日 本主要是根据本国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分阶段逐步开放国内市场,通过企业联合改组和实施战 略性贸易政策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有效防止了外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目前,日本国内市场尤其 是主要工业品市场,基本被本国产业部门所占据。二、从经济发展战略看,贸易摩擦下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 以为继,倒逼日本加快产业升级和海外投资,在取得显著成效的 同时,也导致了产业空心化19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改变,创造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 以为继,日本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逐步由“贸易立国”转向“海外投资立国”和“科技立 国”并重。在“海外投资立国”方面,日元持续升值加快了日本制造企业海外转移的步伐,在打造 一个强大“海外日本”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投资和产业空心化等问题。随着发展战略向“海 外投资立国”转变,在日元升值的推动下,日本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1990年跃居世界第 一对外直接投资大国,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所得收支盈余首次超过贸易盈余,成为日本国际4 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帐户收支状况一般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这种经常帐户收支变动的轨迹成英文字母J的形状,所以被称为J曲线。5 1989年,美国认定日本在大型计算机、卫星和林业产品方面封闭市场,动用“超级301”条款进行调查。在美国 强力外压下,日本最终就上述产品达成市场协议。但由于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效果并不理想,对日贸易逆差未见 改观,布什总统对日本开放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升级。克林顿政府执政后,对日本实行了更为严苛的“结果导向型” 贸易政策,日美关系一度陷入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