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营销 > 营销渠道 > 代理分销 > 第一财经_2018年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_2018.6_8页

第一财经_2018年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_2018.6_8页

天则ca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310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6/7(发布于上海)
阅读:3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2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47 曾静妍的经历只是个例。但不可否认,前一代人在 看待Z世代时,或多或少会觉得他们更成熟。 这一份成熟是时代的福利。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 的大背景下,Z世代从小接触到的社会就是更精彩和多 元的。生于1970年代前后的父母给了Z世代相对更大的 自由度,开放的互联网也给予了他们主动探索外部世界 的机会。Z世代中,还有不少早早便走出国门,用一段异 国他乡的经历丰富了生活,并且加速了成长。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邱子舒,大三时在挪威奥斯 陆大学交流过一学期。但到挪威的第一晚,邱子舒就哭 了鼻子。当时,挪威几乎处在极夜中,大雪及膝,地面湿 滑,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的邱子舒拖着两个28寸的大 箱子,在语言不通的小镇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摸到了宿 舍。进屋之后,她却发现暖气坏了。黑暗、寒冷、孤独, 邱子舒感觉“特别不想在那里待了”。 外部环境的激变让Z世代迅速成长,但真正完成这 一过程,仍要靠他们自己。第二天起床时,邱子舒吃到 了学姐用带来的小锅煮好的清水面条,她用这顿简单 的早餐安慰自己:第一顿就吃上了暖暖的饭,生活一定 会越来越好。 在容易让人抑郁的北欧冬天,邱子舒只能借助这 种积极的暗示调整心态,慢慢地度过了适应期。她没在 国内见过那么少的人,这样的冷清让她害怕,但在与生 活一天天的对抗中,她发现自己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好, 甚至还有了一个人去旅行的念头和勇气。一个学期的时 间内,她去了欧洲十几座城市,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 还把他们的故事写在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 “我的适应能力不强,出国帮我补上了这个短板。经 历了交流学习,一个人去任何地方、接触任何一种人都 不会害怕。”邱子舒说。 “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 每个人在痴痴地等。 每个人的眼睛都望着 那象征命运的红绿灯。” 在时代给予的契机下,Z世代锻炼出了一份超越前 人的成熟。享受了“成长红利”,他们也逃不了市场竞 争的激烈和技术迭代的迅猛。“害怕被淘汰”成了Z世 代共同的困境,媒体对同辈模范的宣传也给他们带来 了强烈的危机感。 和香港的快节奏一样,曾静妍说自己是个“停不下 来”的人,即使已经有了许多设计作品,甚至还在朋友 的公司当上了设计总监,她依然觉得不够,把大部分精 力都投入在了学习专业课程上,“疯狂刷成绩”,希望 把自己武装得更专业。 曾静妍有许多爱好,打泰拳、登山、健身,大一时 还组过乐队。但它们都取代不了设计的重要性。“因为 它是我唯一能够认真对待,并且做得很专业的事情。” 曾静妍在“专业”二字上加了重音。 成为一个专业的人—这能帮助Z世代建立自己的 护城河,抵御快节奏社会和激烈竞争下的压力,也因此 成了Z世代理想生活的一个侧面。 对专业性的追求,也直接体现在了Z世代的职业选 择上。他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并非出于“有钱 任性”,往往是因为喜欢一个领域,才更愿意投入。 2018年 中国Z世代 理想生活报告 CBNweekly11 June 2018邱子舒 1995年出生/南京大学社会学大 四学生 Q:你理想中5年后的生活是什么 样的? A: 想要在政府或者高校有一份稳 定的工作,但也会干一些别的事 情,让自己显得不是很平凡。希望 在写文章上能够有一些名气,或者 莸得博士学位。 Q:概括一下你是怎样的消费者? A: 形成自己的审美追求,不追求 新潮,不喜夸张与花哨,讲求大气 的优雅与低调的得体。看重服饰 的材质与精巧设计,会收藏有质感 的纯色经典款,衣橱里一半是宽松 休闲少女系,一半是修身通勤轻熟 款。既有偶尔冲动地靠购物来取悦 自己的时候,也有再三犹豫最终理 性节省的时候。 48 而投入得越多,才越有可能变得专业,在社会中站稳 脚 跟。 西安交通大学日语系的解言就有这样的想法。她喜 欢一个叫“竹子”的、从事婚礼现场摄影的博主。崇拜 竹子,正是因为她有一技之长,在自己从事的领域“特 别专业”。为了找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解言花小半年时 间跑了好多遍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与老师做职业咨 询,还通过校友会和社团,结识在各行各业工作的学长 学姐,向他们取经。 一份在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实习让她找到了自己。即 使每天2点睡、7点醒的节奏持续了3个月,她也没有感觉 特别累,反而觉得很有收获,逻辑清晰、条分缕析去解 决问题,正是她思维上的长处。大四秋招时,解言定位 了咨询与市场两个行业,最后拿到了一家外企市场部的 offer。“我希望我的工作是可以全身心投入的。”面对工 作,解言充满元气。 但如果Z世代可以选择,他们更愿意生活在一个不 轻易宣扬焦虑的世界里。“好,都行,没关系”只是95后 “佛系”的表面,这背后体现出的,实则是95后对个人节 奏把控的渴望—不要像时代一样那么着急,才是“佛 系”的真正内涵。 不想着急的徐昊,就在今年4月,从美国的艺术 研究院退学回了国。 去年9月,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徐昊,选择去美 国读研。但录取他的导师却在他入学那年离开了,学校 的教学和管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显得混乱无序。同 期入学的人陆续开始考虑转学,徐昊晚了一个月才作 决定,转学已经来不及了。 他和父亲聊了3个晚上,问了一些朋友的经验,最 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要太着急,没什么大不了的,与其 在国外消磨时间,还不如回国重新调整,想清楚了再做 选择。 “这事也许只有95后能干出来,毕竟能出去就很不 容易了。”徐昊也担心过,觉得本科毕业后隔了两三 年再去读研,年龄就大了,但后来他意识到年龄没什么 影响,没想明白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是什么,读研的 体验才会差。 徐昊很反感网上对于年龄焦虑的渲染,“95后老 阿姨什么的”。他喜欢《这就是街舞》里导师罗志祥的 状态,“快40岁了,还像20岁一样有活力。” “停不下来”的曾静妍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不要 那么焦躁。但在达到那个高度前,她仍然会像一颗小星 球,源源不断地蓄积着能量。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年轻的时候没有办法不跟潮 流,也没有办法那么快就安定下来。”曾静妍说。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太小, 他们什么都不懂。” 换一个角度理解Z世代的成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 理性。 在父辈的基础上,Z世代更敢闯,但也有可能更平 庸。大环境的安定和阶层的相对固定,让Z世代少了很 多宏大的理想主义情怀,更加追求个人的“小确幸”。 这未尝不是Z世代的苦衷。环境很大、变化很快, 社会分工明确,他们的确很难做出一些改变他人、改变李清扬 1999年出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大一学生 Q: 你理想中5年后的生活是什么 样的? A: 研究生毕业,不到三十岁,经济 完全独立。我可能会在上海工作, 有足够的薪水。除了支付房租,其 他的钱可以用来支付我喜欢的事 情。更远一点的话,我比较想做与 音乐相关的行业,开设一个厂牌, 接纳我喜欢的乐队,或者自己开 Live house等。 Q: 概括一下你是怎样的消费者? A: 决定买的过程很快,但买的时 候又要精挑细选,要思考。比较喜 欢日式风格的品牌,我买了很多优 衣库的衬衫、袜子,简单时尚。(此 处打广告) 49 世界的事。但如果与Z世代接触,我们也会发现,他们并 非“优秀的绵羊”,实际上,他们一面接受了自己平凡的 “人设”,一面又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 自大三起,邱子舒就参与到福建省福清市一都镇 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中。她带着8位成员,花一年半的 时间,探访了五六次山村,发放了千余份问卷,采访了几 乎整个村子的人,分析当地在发展了十多年旅游业的情 况下,农民为什么依然没有富起来。 调研持续的时间很长,坚持是最大的困难。作为组 长的邱子舒承担了很多压力,有时候还需要去找学校心 理系的老师聊天,排解坏情绪。一路折磨,好在团队撰 写的报告最终得到了当地政府认可的批示。也许改变 还要更长的时间才会发生,但Z世代的社会参与不会因 此停止。 Z世代的理想生活是各得其所、自有位置,但他们 也不会忽视与社会的联结。在新的语言方式下长大,他 们不再用口号和宣言去展现什么,而更加懂得如何结合 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做出些改变。 和所有学服装设计的人一样,杨仲文的理想,也是 拥有一个服装工作室。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在父母 的资助下,她和同学在重庆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本科期间,杨仲文曾有一段时间极度厌烦所学的 专业。她觉得服装行业的节奏太快了,春夏秋冬往复, 设计没有停歇,都在赶着走。她也不喜欢一些品牌生产 过程的浪费和不可持续,只知道引导消费者一批一批 买新衣服。杨仲文喜欢的是优衣库等品牌宣传的舒适、 自然的理念。她觉得,服装是为人服务的,穿的衣服可 以表达你的想法和生活态度。 直到创作毕业设计时,杨仲文才与自己的专业和 解。她偶然在《东京本屋》一书中读到了新的时尚观 念:早睡早起、按时上下班,过安静的生活。时尚可以是 不快的、不浪费的,“反时尚”也是一种时尚。 她感觉自己一下子被点通了,突然冒出很多想法。 那几天,她一有灵感就记录下来,“最后积累了好多页 像论文一样的东西”。创业时,她和朋友把这些思考融 入到品牌中,想设计出舒适、自然的服装。 杨仲文的工作室,名为“上弦月”,取自她很喜欢的 一句古文:月上弦而盈,於是有恒久之义。今年8月23日 处暑当天,工作室将发布第一季结合二十四节气和东方 文化元素的产品。她还计划同期推出一本出版物,通过 和各个艺术相关领域的人的谈话,引导消费者思考生 活与服饰、艺术的关系。 “创业会有很多困难,但我也是顺其自然的人,遇到 什么解决什么,不会害怕。”杨仲文说自己“宅”,对于 创业却有十足的韧性。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也许从成为独生子女的那一刻起,Z世代就不得 不训练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幸运的是,他们并不孤独。 娱乐方式和交友渠道的多元,让他们在线上线下都能 找到几个因爱好而集结的“圈子”。根据腾讯网旗下 酷鹅用户研究院发表的“95后互联网生活方式报告”, 95后在兴趣领域有着很鲜明的“阵地”,除了关注自己 喜欢的明星、动漫、球队等,也会关注兴趣外延内容, 讲求“圈子”内的深度参与—“只做某家fan,绝不当 墙 头”。 1999年出生的李清扬,已经带着他在复旦大学的 乐队Pale Air,把学校里“能演的地方都演了”,还登上 了上海大学电音节的舞台。从小他就喜欢音乐,从周杰 伦、林俊杰听起,后来过渡到苏打绿、张悬等民谣歌手 和独立音乐人。音乐是他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爱 好,出门一定会带上耳机。在李清扬看来,“音乐算我的 女朋友。” 对于上一辈人来说,他们很少会为了喜欢的歌手 和球队,专门去看一场演唱会或球赛。到了95后这一 代,他们不仅要听、要看,更要亲自走上台,参与到这件 事 中。 高二那年,李清扬就用4000元的压岁钱,买了第一 把贝司和第一台音响,找老师上了几节课后,自己摸索了 起来。但当时,身边喜欢独立摇滚音乐风格的同学并不 多,从四川泸州的家乡来到上海上大学后,他才找到 2018年 中国Z世代 理想生活报告 CBNweekly11 June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