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贸 > 经济 > 其他经济资料 > 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年

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年

xumujin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69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4/12(发布于贵州)
阅读:2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8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埃森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
城市指数报告2015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目录
概要 3
第一部分:新资源经济转型:从管理城市到管理城市群 4
第二部分:驱散雾霾:城市迈向新资源经济的必考题 17
第三部分:互联网+:城市转型事半功倍之利器 20
附录 24概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首次写入中国的五年
规划,列为十三五规
划的十大目标之一。i
实现绿色富国绿色富
民的美丽中国愿景,
优化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发展循环经济已
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
或接近极限。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资
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资源
环境成本高达 GDP 的12.3%。未来发
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能
源安全、水资源保障、环境承载力已
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城市是经济和产业活动的主要空
间,聚集度越来越高;城市也是资源消
耗和环境负荷的主要载体。很多中国城
市已经陷入严峻的“经济-资源-环境”
三角困境。2013 年,埃森哲和中国科学
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合作,
提出了“新资源经济”的理念,从城市
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以及针对
未来的发展支撑能力三个维度,构建
了一个综合评估城市发展绩效的指标体
系,旨在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和转型提供
一个平衡工具

时隔两年,埃森哲与中国科学院
再次推出《埃森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
城市指数报告2015》。在这份报告
中,我们不仅根据最新的公开数据更
新了指数数据,还将指数覆盖城市从
之前的 73 个增加到 100 个,并从城市
雾霾和数字化发展等新的角度进行了
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几个洞察

一,过去几年里,中国城市经济
的发展没有摆脱对资源消耗的依赖,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却在退
化。中国城市的聚集效应更加显著,
但环境挑战日趋严重,各类规模城市
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都有一定幅度的
下降,尤其大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降
低。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仍在恶化,凸显出新常态下这类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ii
二,虽然沿海城市经济保持传统
优势,但资源环境负荷总量过大,部
分区域资源环境负荷达到甚至超过环
境承载力,使得资源保障能力下降和
环境质量退化。当前更突出的问题是
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恶化

三,在新常态下城市面临再定位
和转型方向。随着产业的区域转移以
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以核心城
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将成为区域经济发
展的主体。基于对长三角、京津冀、
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这 5 个城市
群的分析,我们看到经济发展和资源
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兼顾和平衡还远
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最发达的长三角
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失衡问题尤
其严重。虽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溢
出效应将给区域内城市带来新机遇,
但处于核心的特大城市在自身增长模
式尚未完成转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没有改善、发展能力仍限于应付本市
事务的情况下,其固有的“城市病”
也很可能向区域内的城市传染,并进
一步蔓延

四,雾霾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城市
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我们分析显
示,PM2.5 浓度越高的城市,经济总
量和工业规模越大,但其人均 GDP 和
人均可支配收入越低。通过新资源经
济城市指数和 PM2.5 指数的相关性分
析,我们找到一个城市发展的雾霾拐
点。当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变化进入
新阶段,体现雾霾浓度的正抛物线就
将出现向下拐点。城市发展能力提升
越快,出现拐点的时间就越早。随着
当下雾霾污染愈演愈烈,必然要求城
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
构,也要求决策者重新思考科学的城
市发展模式

五,数字技术普及和互联网+等
新兴议题为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注入
了新的元素。通过将“互联网+”指
数与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进行对比分
析,我们发现“互联网+”发展应用
情况越好的城市,其经济绩效越好、
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越高、发展能力越
强。“互联网+”这种依托数字技术
带来的增长,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环境负荷实现的。这种低资源消
耗、低环境负荷的经济转型,正是破
解中国城市的“经济-资源-环境”的
三角困境的唯一出路

在新常态下提出新资源经济的理
念,一方面是要推动经济增长和资源
环境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转
型,减轻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负荷,
为中国城市带来可持续的繁荣。深刻
理解这个关系,不仅是我们这套指数
研究的初衷,也希望为城市管理者和
规划者以及行业领袖等利益相关方提
供一个议事角度。第一部分
新资源经济转型:从管理城市到管理城市群
目前,中国一半
以上人口居住在城
市,已发展出6个人
口超千万的超级城
市和103个人口过百
万的城市,到2030
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超
过 9 亿。城镇化给中
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同时也造成了
严峻的经济、社会和
环境挑战。粗放型发
展模式将使中国的城
市陷入“经济-资源-
环境”三角困境,解
决这种困境是中国城
市发展转型未来很长
一段时间的课题

城市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
和增长引擎,同时也是资源环境负荷
最集中的地方。另一方面,城市汇聚
了可持续创新为导向所需的知识以及
金融、社会和体制资源,城市能将这
些思想、资源和社会共同体汇聚一
起,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实现资源高
效利用的效应

新资源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低资源消
耗、低环境负荷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消耗
和环境恶化速度脱钩,提高生产效率
和增长质量,实现以更少的资源使用
和更小环境影响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
增长。向新资源经济转型本质上要求
资源获取、消耗和管理方式的整体转
型,其核心就是实现脱钩

因此,新资源经济的本质就是城
市发展的转型。城市发展的新资源经
济转型应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推动
全面创新,增强城市的发展能力,形
成新资源经济转型的长效机制;维护
城市的经济活力,确保城市经济稳步
增长,保证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维护城市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改善
公众生活品质

2013年,埃森哲和中国科学院虚
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基于对新
资源经济和中国城镇化愿景的理解和
洞察,合作创建了新资源经济城市指
数。该指数不仅能从多角度折射出当
今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诸多宏观的问
题,也能在微观层面帮助城市决策者
在经济、资源环境和发展能力方面进
行内部分析,定义当前面临的问题,
衡量禀赋优势和约束,明确未来定
位。指数为中国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
了一套全新评估分析体系,目的在于
指引城市转型方向,防止城市在发展
中透支未来,避免重蹈“先发展、后
治理”的覆辙

2015年新资源经济城
市指数和洞察
在这份《埃森哲中科院新资源经
济城市指数2015 年报告》中,我们
不仅根据最新公开数据更新了指数
数据,还将指数覆盖城市从之前的
73 个增加到 100 个。与 2013 年指数相
比,2015 年指数对个别三级指标进行
了调整。譬如,2013 年起我国开始全
面监测 PM2.5 浓度,指数因此新增了
PM2.5 浓度作为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的
指标。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
及,移动技术的普及比家庭宽带接入
更具代表性,因此 2015 指数新增了互
联网+指数的指标,用来反映城市信息
化智能化水平。洞察一:大城市集聚效应加
强,但经济越发展,环境却越
退化
总体来看,城市规模越大,新资
源经济指数得分越高;城市经济发展
水平越高,新资源经济指数得分也越
高。排名前五的城市有四个是超大型
城市:深圳、上海、广州和北京。但
上海和北京这两座人口超过 2000 千万
的城市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仅仅排名
第 18 和第 19 位,其中北京较 2013 年
排名甚至有所下降

在集聚效应占据主导地位的工业
化中期阶段,规模经济仍然是影响城
市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相
似规模的城市中,一个城市越富裕,
则可持续发展压力越大:人均 GDP7 万
元以上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资源环
境可持续性得分分别低于人均 GDP5-7
万元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均 GDP7
万元以上的大城市的资源环境可持续
性得分也低于人均 GDP7 万元以上的中
等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资源
环境可持续性排名从 2013 年的第 10 位
高升至第一位。此外,台州、广州、
福州和沈阳等城市的资源环境持续性
改善明显;相比之下,烟台、杭州、
大连、合肥以及长沙等城市的资源环
境可持续性下降幅度较大

从二级指标看,资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效率与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
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
而环境质量与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发
展水平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这表明,
尽管大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
越高,但由于经济总量过大,而且对
制造业的依赖较大,导致资源消耗和
污染物排放量过大,使得城市环境质
量出现退化

图1:城市人口规模对城市新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图2:城市经济水平对新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50
10050
1000
40
80
40
80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