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DOC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DOC

zengguo***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曾国藩
资料大小:4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9/2(发布于广东)
阅读:3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
□内容提要
第一讲 把脉时代“变局”,营造发展舞台
1.面对“变局”,不作壁上观
2.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
3.脱胎换骨,打造湘军
第二讲 执理不移,遇事敢争
1.卧薪尝胆,不轻易出底牌
2.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3.舞台与作为,无权断不能有为
第三讲 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上)
1.鉴人有术,冷眼识英才
2. “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3.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第四讲 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下)
1.广纳群言,倾听幕僚的意见
2.认真对待反对者的声音
3.传承事业,瞩意光大门庭之人

第五讲 曾国藩事上司之法
1.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2.功归于上,己能安享
3.危难时也不树敌,巧为周旋
第六讲 英雄援手,大事易成
1.“引用一班正人”
2.做大事要明剖是非,不可暗斗
3.英雄要屈身
第七讲 立人达人之道
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2.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3.关心和尊重属下
4.待属员不可太谦
5.同患难,更当同富贵
第八讲 高官为政,务持大体
——曾国藩做高官之道
1.整顿官场积习
2.首要之地,为官当守六大原则
3.京信常通,三种情况决不上报
第九讲 成大事者以人才为本
——曾国藩选拔人才的艺术
1.选人不可以眼光太高
2.成大事者需要有血性之人
3.德才兼备,以德为本
第十讲 曾国藩的用人艺术之一:
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诚意、智慧、度量”
1.要有用人的诚意
2.要有知人的智慧
3.要有容人的度量
第十一讲 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
1.注重与人才的情感交流
2.离不开利益的引导
3.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
第十二讲 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
1.考察是用人的基础
2.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3.任人惟亲是用人的大忌
第十三讲 不可泄了沉毅之气
——曾国藩应对挫折的三个方略
1.把挫折看成是磨砺自己个性的机会
2.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
3.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
第十四讲 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一: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1.居官者有四大败身之道
2.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
3.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第十五讲 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二:领导者贵在有战略头脑
1.有战略头脑是高明领导应有的素质
2.要有将战略决策执行到底的决心
第十六讲 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上)
1.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
2.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
3.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
第十七讲 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下)
4.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5.官宦人家,不要干涉地方的公事
6.仗势欺人是败家之道
第十八讲 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
3.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
第一讲 把脉时代变局,营造发展舞台
引 言
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
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
脱胎换骨,打造湘军
【忠告】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时代的任何“变局”都可能成为我们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

任何一种新旧“体制”及政策的转换都可能成为我们个人营造发展舞台的“好风”

任何想有作为的人,都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听从时代的召唤。如果墨守成规,拘泥旧的体制束缚,就难以成功。曾国藩在京时以理学家自居,理学讲孝道。按礼制的规定,曾国藩无论时局发生什么变化,他都应该在家乡为母亲守丧3年。但儒家礼法也有变通的办法,即当确实需要时,为官者可以不必等到守丧期满就去任职,这被称为“夺情”。后世这种“移孝作忠”的事虽屡见不鲜,但当事人仍要遭到士人的白眼。明代宰相张居正的“夺情”,曾引起朝政的大波澜,以至于张居正成为言官们攻讦的对象。清代康熙时期,大学士李光地也有一次“夺情”,时人也争相攻击他,并说这是李光地的平生三大耻之一。因此,当曾国藩最初接到湖南巡抚张亮基请他出山时,他委婉坚拒。当咸丰帝的朱谕诏示他时,他也三缄其口。为什么这就是礼制的限制

恰巧在这一天,郭嵩焘赶到湘乡为曾母吊唁。县令朱孙诒知郭与曾的关系非常,故不敢怠慢,立即传官轿送郭嵩焘往曾国藩家。120里的路,赶到曾家时已是深夜。两人秉烛畅叙,当谈及时事时,曾国藩说明自己要守制,不能出来主持团练。郭嵩焘则“力止国藩曰:‘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时自效,如君王何且墨绖从戎,古制也’”。郭嵩焘素知曾国藩野心勃勃,以整治封建秩序为己任,现在面临“乱世出英雄”的机会,你为什么不大大施展抱负,尽忠皇帝呢郭又拿出“古已有之”的例子来说服曾国藩,情真意切,不可言表,给标榜“忠孝”的曾国藩一个很好的台阶下,但曾国藩为了表示尽孝的“决心”,仍表示不同意。郭嵩焘又反复与曾国藩的父亲谈“保卫家乡”的大道理,曾父认为讲得对,便把曾国藩叫到面前教训了一番。曾国藩这才应允。但多日不见起行。郭嵩焘又同他的弟弟郭崑焘一同前往曾家劝说,但曾国藩却以郭氏兄弟入幕参赞其事为先决条件,郭嵩焘只好答应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