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战略管理 > 长城战略-安瑞科能源装备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报告PPT_286页

长城战略-安瑞科能源装备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报告PPT_286页

资料大小:186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6/2/4(发布于浙江)
阅读:15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新时期的突破性业务发展 暨中长期战略规划 目录 安瑞科的战略发展要求 安瑞科内外部战略诊断 安瑞科使命愿景与目标 主要业务分析与选择 集团整体战略规划 主要业务发展规划 战略实施与关键点控制 A.安瑞科的战略发展要求 新奥在涉足燃气领域之后,很早就尝试进入过各种制造业领域,但不是很成功,近年来利用燃气经营的扩张,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在制造产业的经营领域 寻求积极扩 张的发展道路 安瑞科目前的业务结构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六个制造产品微型压缩机系列产品(蚌埠压缩机厂),CNG车、调压器、槽车、储罐(石化机)、IC卡表(设备公司);其中压缩机和化工类槽车是收购企业的老产品,CNG车、调压器是新开发产品; 时间 资料来源:新奥、安瑞科高层访谈 期间进行过诸多领域经营尝试 依托燃气发展,新奥2002年组建燃机集团——安瑞科,搭建了新奥燃气、新奥置业和燃气机械三大板块的“品”字型战略业务,提出了专业化发展的思路 燃机——花钱 新奥集团 新奥燃气 安瑞科 新奥置业 新奥燃气在98年走出廊坊之后,拓展外埠市场成绩斐然,近期内受国家“西气东输”政策影响,在全国扩张速度大大加快;在新奥集团以燃气、燃气机械和房地产互动的“品”字型产业群里,燃气是其核心与基础; 新奥燃机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收购石化机厂和蚌埠压缩机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燃机工业发展的基础;燃气机械在新奥集团所占资产份额不到20%,利润份额不到5%(2001年),为集团的培育业务; 新奥置业在过去几年中,立足廊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能力相对成熟。 资料来源:安瑞科内部访谈 新奥的战略思想 坚持产业互动,增强核心能力,追踪发展机会,鼓励变革创新,扩大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 2002年9月,长城战略启动安瑞科战略咨询项目,当时根据双方的合同约定,安瑞科战略发展的边界界定为“燃气机械”行业领域; 2002年11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集成为核心,带动制造发展”的战略思路; 但随后,安瑞科集团高层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十六大召开之后,民营企业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领域“国退民进”战略在各地深入展开; “抓住机遇、做强制造”是新奥集团的战略发展希望之一,在此背景下,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思考安瑞科的战略发展; 在安瑞科集团重新组建后,经过高层讨论,为了囊括已有的产业领域并为未来安瑞科的发展给予更大的空间,把集团经营领域界定为“流体机械”; 新奥高层对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寄与厚望,期望能实现在制造业领域更大的发展,2003年经重组后的安瑞科集团高层把经营领域由燃气机械拓展到流体机械 同时安瑞科希望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手段,实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的目标,并形成若干产业群 资料来源:2003年8月安瑞科战略汇报会 长城战略分析 发展之路? 平均复合增长率56.4% 依据安瑞科提出的战略目标,按现有的业务基础,需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6.4%,这个指标已经超过过去十年中国增长率最快的所有行业; 安瑞科现有的产业基础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 已有业务基础扩展 补充新的业务基础 “产业基础的扩张”成为制定安瑞科战略的核心问题 因此,安瑞科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必须在近期内迅速进行“产业基础扩张”并形成较强的盈利能力 产业基础扩张的两个方向 在中国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变革的5年左右的最后时机,如果安瑞科能充分利用国退民进的机遇,扩大产业发展基础,则不仅实现80亿元的销售目标是可能的,跨越百亿也是可行的。 安瑞科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如何看待安瑞科已有的业务基础及其发展空间?拓展哪些业务,为什么要拓展?怎么拓展? 已有业务和拓展业务怎么发展?安瑞科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如何进行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围绕产业基础扩张的要求,安瑞科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边界其实是不确定的,体现的是“开放的外向式”、而不是“内敛式发展”的战略,其战略问题要解决: B.安瑞科内外部战略诊断 安瑞科集团宏观环境诊断 安瑞科集团战略内部诊断 B.安瑞科内外部战略诊断 安瑞科集团宏观环境诊断 安瑞科集团战略内部诊断 安瑞科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2002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中国制造有百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成功崛起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长城战略咨询综合分析 中国经济在经历计划经济体制30年和向市场经济体制20年的过渡期之后,以崛起的中国制造为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中国民族工业萌芽发展 从一五计划开始,依托苏联建立齐全的工业体系,并重点建设重工业; 受文革和同西方世界割的影响,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 计划体制下,民营工业不能得到发展,人民的消费需求被抑制, 世界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全球化发展给予中国机会; 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促进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1949年之前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1949~1978年 1979~2001年 2001年~今 资料来源:长城战略咨询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