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组织 > 组织管理 > 变革管理 > 获奖QC成果报告_中建建筑工程公司武汉供电公司“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PPT

获奖QC成果报告_中建建筑工程公司武汉供电公司“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PPT

资料大小:692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8/29(发布于湖北)
阅读:3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下载
推荐资料
文本描述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QC课题: 武汉供电公司电力生产调度楼QC小组 发布人:孙斯斯 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概况 制表人:孙斯斯 制表时间:2010年10月10日 小组活动前自我评价 三、选择课题 传统的BDF空心板施工方法是采用钢筋将BDF空心管压住,然后用铁丝将钢筋与支撑体系进行固定;然而这种方法却存在以下弊端: 1、在砼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很容易将铁丝绞断,从而导致BDF空心管上浮; 2、采用钢筋压住BDF空心管,是材料上的一种浪费; 3、增加了施工过程中钢材的施工量,从而增加了劳动力,造成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4、工期的增加。 质量要求高 方法要求新 选 择 课 题 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 四、设定目标 确定目标:QC小组根据对类似工程施工方法的调查,经小组讨论,目标确定为研发出一种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新施工方法。 目标: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 质量目标:确保BDF空心管上浮现象为“0”,楼板平整度控制在8mm以内 工期目标:传统的施工方法,我们计划每层需要5.5天,总共25层。目标为研制出新方法后力争节约总工期10天。 目标分析: 1、QC小组成员有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有理论水平高,思维活跃的年轻力量, 并且有公司对我项目大力的支持,本小组在公司获得过优秀QC小组称号。 2、本工程为武汉市重点工程,得到了省建筑质量协会的大力支持,并且本小组领头 人获得过多项专利技术,参与编写过多项公司工法,拥有强大的科研后盾。 3、业主单位在进行多次考察后,对我QC小组的创新想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五、提出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QC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们通过对类似工程的调研,围绕传统施工方法中的几个弊端,集思广益,采用“头脑风暴法”整理总结出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借鉴图片 固定 铁丝 借鉴图片 方案一:在传统方法上做出标识工具 通过对类似工程的调研,都采用了传统的做法,如下图。小组成员皮利佳提出,为解决上浮问题,就要解决振动棒与铁丝接触的问题,在固定铁丝的附近做好标识,操作工人小心振捣,避免与铁丝接触。 小组于2010年10月20日,在工地样板试验区搭设了2mX2m的实体进行样板试验。在浇筑完混凝土时,操作工人因为对固定点判定的不准确,还是产生空心管上浮现象,还发现漏振现象比较严重。 方案优缺点分析: 优点:传统工艺,操作人员易于接收。 缺点:a.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b.安全隐患多; c.没有很好的解决上浮问题; d.固定BDF管的钢材用量较大。 试验情况: 方案二:采用U型钢筋套将BDF空心管与模板固定。 制作U型钢筋套,将BDF空心管套住,U型套脚部与模板采用铁钉订牢固。 方案优缺点分析: 优点:a.施工方便、简洁,对工人操作要求不高; b.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BDF管上浮现象,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要求; 缺点:a.施工完毕后,对拆模有一定的影响,且对模板损耗增加; b.U型套加工多,钢材埋设在砼中是一种浪费。 方案三:采用钢筋加工成T型工具将BDF空心管与模板固定。 1、采用Φ12钢筋将螺杆制作好以后,按照BDF板厚度300mm、250mm,分别制作出470mm、420mm螺杆。根据BDF管的间距计算出适当的长度,将制作好的螺杆顶端焊接横向钢筋(240mm、200mm)形成T型筋。 2、将T型筋放置在两个空心管中间,采用垫块将T型筋与空心管紧贴,其标高高度与平板面一致,螺杆通过套管穿过模板与作为主龙骨的钢管相连接。 3、T型筋安装完毕后,其上表面钢筋与浇筑楼板为同一平面,在砼浇筑完毕,达到初凝前将T型筋取出,随后对砼表面收光抹平。 小组于2010年10月25日,在同一试验区搭设了2mX2m的实体进行样板试验。 试验情况: 方案优缺点分析: 优点:a.施工方便、简洁,对工人操作要求不高; b.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BDF管上浮现象,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要求; c.T型工具可以重复利用; d.不会影响施工进度; 缺点:a.在取出T型工具时,要求很准确的判断砼达到上人强度,但又不至于T型 工具取不出来; b.对收光抹面施工人员责任心要求很高。 选定方案 小组成员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对以上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定最佳方案。 通过对以上三种方案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方案三在解决问题、经济情况、工期情况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对此我们把方案三选为最佳方案。 制表人:孙斯斯 制表时间:2010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