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质量 > 检验计量 > 检验标准 > 东骅电子公司品质检验指导标准DOC_24页

东骅电子公司品质检验指导标准DOC_24页

资料大小:5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6/6(发布于广东)
阅读:3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1 表面等級區
1.1電腦機殼等級面定義:
4.1.1.1 A級面:指在操作或使用時客戶經常可見的表面,如產品的正面、上面、兩側面。通常會進行重點的裝飾和表面處理,如塗裝、咬花、裝飾性電鍍、印刷、燙金等。在上面與側面部份如果未進行類似重點的裝飾和表面處理時可視為B級面。

4.1.1.2 B級面:在操作或使用時客戶只是偶爾看到的表面,如后面、底面邊緣部份。通常進行適度的裝飾和表面處理。

4.1.1.3 C級面:正常的操作和使用時客戶基本上看不見,通常只有通過正常操作外的移動、翻轉、拆卸等動作才能看見的面,如底面、產品內部各面。

4.1.2 電腦機殼等級面參考圖:
4.1.2.1純直立式:

4.1.2.2 兩用型:

(兩用型直立式圖示) (兩用型水平式圖示)
4.1.3 Notebook等級面定義
4.1.3.1 A級面:機台前面、上面(背蓋)及掀開LCD后機台正面部分。

4.1.3.2 B級面:機台兩側面。

4.1.3.3 C級面:機台底部及機台后側面。

4.1.4 Notebook等級面參考圖

4.2目視檢驗條件
4.2.1照明度:700-1100LUX
4.2.2視力:0.8以上(含矯正后)
4.2.3目視角度:45°±15°
4.2.4目視距離:400mm500mm
4.2.5觀察時間(見下表):

(示意圖)
Code
CiassA
CiasB
CiasC

Viewing Time
7秒/100mm×100mm
5秒/100mm×100mm
3秒/100mm×100mm

5.1所有的機構、電器特性、功能要求以圖面為准,關於機構尺寸公差如圖面未直接於尺寸后標注其公差,則本公司孔的尺寸公差以±0.07mm管制,其他尺寸以±0.20mm進行管制,除非客戶有更為嚴格或特別要求。QE人員可視需要在SIP制定時縮小其公差,以利於生產管制,如東驊供貨商的產品有因SIP縮小公差管制的問題被判拒收,且可証實是東驊事前未有通知廠商時,當批可以東驊盡量吸收的原則協調處理,但供貨商必須於下批改善。

5.2產品因為工藝的特性或設計結構的影響,而存在固有外觀缺失(如衝壓模具痕;電鍍白斑、水紋;塑膠射出縮水、短射、結合線、拉模、流痕、頂白等),這類缺失通常以樣品為基准進行判定,但其限度樣品的建立需充分遵照本准則之要求,當未有建立樣品時也可根據本准則進行判定。

5.3本指導准則已有定義而SIP另有規定則以SIP之規格為准;本准則如與客戶標准有衝突時,以客戶之標准為准。如有未定義到的缺失類型,需以客戶為導向,雙方協議處理。

5.4有爭議的缺點項目,若同時經五位以上檢驗員,判定為允收時,則該缺失列為允收,如仍有質疑時,轉請品管部門主管人員裁示。

5.5對模稜兩可的缺失,雖檢驗員初次檢驗判為允收,但第二次檢驗發現屬缺失時,仍判定為不合格,若有爭議, 轉請品管部門主管人員裁示。

5.6如產品在前段檢驗過程中發現各項品質標准所列缺失,而在后制程加工可以掩蓋,其完工后品質特性未降低者,在制造者的申請下,該缺失項目可列為允收(如鐵材外觀缺失在衝制過程中會被切除;電鍍、烤漆可掩蓋的缺陷;烤漆溢漆等)。

5.7產品設計為可開啟的面板內面、拉門內面等,該面列為A面。如零部件產品有用於散件出貨,則其等級面定義比照4.1進行,通常定為A級面,可明顯判斷為背立面時定為B級面。

5.8產品的平面度需符合圖面或客戶要求。通常以不超過該部位全長的2/1000為驗收標准。

5.9當4.3所述之相關品質標准有衝突時,以符合4.3所有品質標准之水准為原則進行判定。

5.10對本指導准則規範項目若有爭議時,由品管部門主管人員裁決。

缺 點 類 型
1.產品缺點類型(除包裝材料以外之產品)
1.1刮傷—因受外在影響對產品表面造成之線凹痕或痕跡 (分有感刮傷和無感刮傷。以指甲輕刮受損部位,如有指甲受阻及斷差感則為有感刮傷)。

1.2凹凸痕—材料受力撞擊/擠壓或加工作業造成表面異常凸起或凹陷(表面並未出現目視可見的破裂)。

1.3撞傷—材料受力撞擊而造成的損傷,且產品表面有破裂受損及斷差感。

1.4擦傷—指材料表面因相互接觸摩擦所導致的損傷。

1.5臟污— 一般為加工過程中,不明油漬或污物附著造成。

1.6雜質—通常是產品表面處理層中含有無法去除的雜物。

1.7變形—指因扭曲、擠壓、撞擊等因素導致的外觀形狀與機構特性的變異。

1.8材質不符—使用非指定的原材料。

1.9斷裂—部份材料与主體分离斷裂或產生裂紋。

1.10毛邊—在產品邊緣棱角部位出現的粗糙或尖銳凸起物。

1.11異色—與基材顏色有差異之塊、線、點狀不良。

1.12修飾不良—人為的一些修飾動作不當所造成。

1.13色差—顏色與標准的偏差。

1.14氧化—金屬材料與空氣中的氧起化學變化,而失去原有特性,如生鏽。

1.15模痕—通常指衝壓過程中,材料表面處理層受到模面擠壓表面產生的痕跡或殘破剝落,易發在折彎成形產品面之邊緣,或是需要衝制刻印之處。

1.16拉模—一般指衝制產品拉伸或卸料不良以及射出,壓鑄產品脫模時被模具邊拉拖所造成之不良。

1.17縮水—產品表面因材料熱脹冷縮作用,造成凹陷的現象。

1.18短射或多料—灌料量不足或因模具缺失、位置不當而產生多余的材料。

1.19水口—注塑、壓鑄工件的進料口。

1.20頂針印—模具頂料銷所造成的印痕。

1.21頂白—比背景顏色白,常出現于頂針背面。

1.22結合線—也叫溶化線,像是重新交接線,這種結合可以是不同灌料口灌入后之結合,也可以是因為零件外形使原料分支流動后結合。

1.23過火—射出過程高溫高壓,材料燃燒,所留下的燒焦或黑痕。

1.24咬花大小不一—此為塑膠模具成型循環時,因壓力不一所造成的。

1.25流痕—熱塑膠流質因潮濕空氣凝聚影響,于射出成型后在表面上呈現波浪或條紋現象。

1.26壓力痕—此為塑膠模具成型循環時,大量熱塑膠流質流動受到循環壓力影響,射出料會造成銀灰色閃亮條紋。

1.27氣孔—加工時卷入氣體而產生的孔狀不良。

1.28气泡—加工時卷入氣體而產生的泡狀不良。

1.29起瘡—斑痕或銀灰色條紋,射出料氣泡造成。該氣泡形成一般是因為潮濕空氣被凝聚。

1.30濺渣—焊點周圍因焊接作業產生的小金屬顆粒。

1.31脫焊—焊點分離。

1.32燒傷—點焊或熔接作業因溫度過高而產生。

1.33焊痕—焊接后留下的痕跡,塗裝后仍可見到。

1.34膜厚—產品表面處理層的厚度。

1.35硬度—塗料、材料質地堅固程度。

1.36附著性—表面涂膜處理層或印刷,燙金與母材之間的結合力。

1.37光澤度—產品表面的光澤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