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质量 > 质量认证 > ISO14000 > 华中2015年ISO14001内审员培训教材PPT_93页

华中2015年ISO14001内审员培训教材PPT_93页

jinchan***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20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5/30(发布于山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SO14001内审员培训教材 环境 相对于人类为中心的周围事物就是环境 我们经常所指的,也是我们这里所指的环境为自然环境 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火山、地震、海啸、流行病、水旱灾等 人为原因: 即“ 公害”,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 环境问题可能造成严重的事件,即“ 公害事件”: “ 八大公害事件”、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 中国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199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之1/6。每年流失土壤量50亿吨 土地荒漠化加剧 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之16% 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耕地占国土总面积1/10,全国耕地每年减少300万亩 森林资源不容乐观 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我国草地资源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可利用面积43亿亩,其中中质低产草地占25%,优质低产草地占21.3% 全国草地目前以每年130万公顷速度退化,平均产草量20世纪90年代比60年代下降30-50% 人均4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野生及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生物物种多样性位居世界第八位,但濒危物种比率占20%,高于世界15%的水平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年均河川径流量约2.7万亿立方米,人均不足2300立方米,为世界1/4 全国82%水资源集中在耕地仅占全国36%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亿元 每年受旱面积2000万公顷,8000万人饮水困难 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损失严重 历史上平均每两年发生较大旱涝灾害各一次,解放后频次增加,危害加重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迅速蔓延 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式严峻 整体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废水、废气、固废污染日益严重,整体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地膜造成农业自身污染 环境保护历程 被动治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 综合治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70年代初) 综合防治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 环境保护历程 漠不关心: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更 (20世纪50年代以前) 关注:“成长极限”+《寂静的春天》,鲸鱼事件 (20世纪60-70年代) 政府干预:臭氧层破洞,CFC禁用 (20世纪80年代初) 整合环境管制作业 (20世纪80年代末) 全面环境管理(新思想) (20世纪90年代后) 环保新动向 ISO14000发展历程 国际标准化组织,主要活动之一即制订各行业的国际标准,由世界各国、国际团体、大型企业代表组成,代表大多数国家、团体、企业利益 ISO组织简介 ISO/TC207简介 1992年6月ISO/IEC(国际电工组织)成立“ 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同年12月SAGE向ISO技术委员会建议:制定一个与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相类似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法,帮助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并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中国亦有参加。 1992年,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化工作正式开展 ISO14000标准简介 制订机构:ISO/TC207 制订时间;1996年---(陆续制订中) 标准组成:ISO14001-ISO14100,100个标准,具体组成 标准特点: 实施意义: ISO14001推动状况 14001~14009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10~14019环境审核EA 14020~14029环境标志EL 14030~14039环境行为评价EPE 14040~14049生命周期评估LCA 14050~14059术语和定义T&D 14060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14060~14100 (备用) 标准组成 遵循PDCA戴明循环 强调法律、法规符合性 自愿性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力 预防为主 现场为重点 广泛适用性 重在体系 持续改进 文件化 标准特点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预防污染能力,减少对环境冲击 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事故发生 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符合客户要求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实施意义 ISO14001标准讲解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一、 引言: 1、 此标准旨在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与经济目标。 2、 与其他国际标准一样,它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3、 体系的成功赖于各层次与职能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4、 本标准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它们的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考虑或随时重复考虑的。 5、 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善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6、 本标准不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要求,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但它并不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的要素纳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