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MBA资料 >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发生动因研究_MBA硕士范文(58页).rar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发生动因研究_MBA硕士范文(58页).rar

资料大小:54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0/9(发布于海南)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 要
该文将会计差错的发生及其更正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
究。在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概念和制度背景进行介绍后,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
会计差错的类型和动机进行了分析;然后,以 1998-2003 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中出现
“会计差错更正”的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弄清高报盈余会计
差错的发生动因。

在实证设计中,对样本总体的差错内容进行整理后,从高报盈余样本中筛选
出 131 家披露了差错更正对差错发生当年净利润影响金额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
本,并选取了一组控制样本与之进行比较。同时,依据盈余管理理论、契约理论
和公司治理理论提出了会计差错发生动因的具体假设,包括盈余增长率、资产负
债率、公司规模、独立审计以及股权控制程度等八个变量,此外,还设置了线下
项目和薄记成本两个控制变量。在实证研究中,首先,通过会计差错幅度的描述
性统计得出高报盈余错误的公司不但在数量上远远多于非高报错误的公司,而且
在差错的幅度上也显著的高于非高报错误的公司;然后,通过研究样本和控制样
本的一一配对,并运用均值检验、符号等级检验以及 Logistic 回归方法检验了我国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发生动因,得出高报盈余的会计差错有着明显的盈余管理动
机,当期亏损、规模小以及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线下项目产生收益低的上市公
司更容易产生高报盈余的错误。

最后,文章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从改进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善证
券监管制度、提高外部审计质量、改善股权结构及实现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防
范上市公司滥用会计差错更正进行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更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高报盈余

1 绪 论
1.1 理论和实用意义
1.1.1 理论意义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对于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至关重要,由于管
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管理层往往通过一些盈余管理手段来
操纵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影响投资者判断的目的。上市公司通常利用关联交易、
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盈余管理手段来调节公司利润,而近几年来,通过会
计差错的发生及其更正进行利润调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盈余管理手段。自从实行
会计差错更正制度以来,年报中披露进行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同
时,从披露的内容来看,调整事项日益增多、更正金额日益增大,这一现象值得
关注。因此,有必要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讨论。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会计差错:第一,会计政策使用上的
差错;第二,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第三,其它一些会计记录差错。会计差错通常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会计师日常工作中的失误所造成,是客观行为;另一
种则是以利润调节为目的,是主观行为。

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差错区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
计差错”两种,“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
性的会计差错。对于重大会计差错,应该采用追溯调整法,即指对某项交易或事
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
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按照追溯调整法,上市公司本期发现的与前期
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
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
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1]。

上市公司之所以要运用会计差错的发生及其更正来进行盈余管理,在于我国
关于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相关会计法规、监管制度存在以下问题:①我国现行会
计制度关于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得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时只调整
公司发现差错当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而不影响发现当期的损益,同时,差错发
生当年的损益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当年得到的好处并不会因为进行差错更正而
受到追加处罚。很多上市公司正是利用差错更正这一特点将盈余在各期进行调节;
②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差错“重大”与“非重大”的区分标准不够明确,差错重
大与否主要依靠上市公司的主观判断。由于“非重大会计差错”不需要追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