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贸 > 经济 > 宏观经济 >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中国宏观经济)(81页).rar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中国宏观经济)(81页).rar

资料大小:198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8/13(发布于黑龙江)
阅读:8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2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
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
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
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
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
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
期。

2013年将延续2012年第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
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
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
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
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
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0%,比2011
年回落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
CPI出现反弹,达到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
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
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
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一、总论2012年前3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不仅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
趋势,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呈现出持续探底的态势。一方面,
全球经济的超预期恶化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使中国经济增长
的两大传统动力源——出口和房地产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另一方
面,“民间融资困局”的持续发酵、投融资平台的进一步整顿、需求
下滑与成本上扬双重力量挤压下企业绩效的持续下滑以及由此产生
的“去库存”与“去产能”等内生性因素使“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
措施并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2012年前3季度出现了超预期的
持续回落,经济步入“次萧条”状态。

但在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
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
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
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
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
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
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次萧条”到“繁荣”的周期
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
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
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1 本报告数据引用除特别标示外,都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诚信资讯
1)与以往复苏不一样的是,2012-2013年是在本轮宏观经济不对
称的“W”调整进程中重返复苏的。一方面周期性力量逐步逆转,但
另一方面结构性因素仍在持续释放,财政不平衡和贸易不平衡逆转带
来的全球结构性调整和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内部结构性调整将使中国
经济在中期面临外需疲软和成本上扬的双重冲击,从而使本轮复苏力
度难以重现以往强劲的势头,在波动中依然具有较为强烈的不确定性
和脆弱性。但是,换届效应将强化本轮复苏的力度,大幅度抵消内外
部结构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新政府的战略定位和各种内生因素决定
了“新复苏”虽然不会像传统复苏那么强劲,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中
国特色,不会与世界经济复苏一样在低迷中漫行。

2)本轮复苏的动力源泉并不来源于出口与房地产的反弹,而来
源于消费和基础建设投资;不来源于东部的复苏,而来源于中西部高
速经济增长的持续;不来源于传统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而依赖于宏观
经济政策的“预调”和“微调”。因此,在经济重返复苏的同时,中
国经济的结构和传递机制发生了一列变化。这些结构变化不同于以往
政府主导下的结构调整,它不仅内生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同时
也内生于中国资源禀赋的拐点性变化,建立在市场内生调整的基础之
上。因此,本轮复苏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踏上一条内生的、稳定
的、以市场导向性为基础的“新结构转换期”。当然,这种“新结构”
依然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和脆弱性。

3)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回落中出现了两大新现象——1)GDP
增速连续2季度跌破8%,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2)经济增速连续
回落,且跌破7.5%,但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核心CPI持续保持在1%
左右。这意味着在本轮经济的回落与1997-1998、2008-2009经济的
回落具有本质性的差异,本次回落中的结构性趋势力量可能大于以往
几次。这与目前观察到的全球化红利衰退、人口红利枯竭以及制度红
利下滑等现象相吻合。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到以“低增
长”、“低贸易”、“大幅度结构调整”、“高物价”为内涵的“新常态”2
4)2013年依然是充满不确定性、复杂的一年。发达国家“宽货
币”与“紧财政”的政策组合与结构性调整方案是否会产生预期的结
果?新政府是否可以快速破解中国房地产僵局?猪周期和国际粮价
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食品推动型的价格上涨?发达国家新一轮数量宽
松政策和未来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热钱的大进大出?
这些问题的结果都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都会给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
和重新定位带来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