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财税 > 有价证券 > 股市 > 林园炒股秘籍-精华(doc 10).rar

林园炒股秘籍-精华(doc 10).rar

炒股机器***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10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6/12/14(发布于辽宁)
阅读:288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林园炒股秘籍-精华(doc 10).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风险
风险——任何一位投资者都要面对的强敌。进入资本市场之时,投资者就开始面对各种风险。所谓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就证券投资而言,风险就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损失;另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的可能性损失。在多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都有可能遭受损失。对于股票持有者来说,发行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亏损时,或者没有取得预期的投资效果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其分派收益就会减少,有时甚至无利润可分,投资者根本就得不到任何股息。另外一种情况是,投资者在购买了某一公司的股票以后,由于某种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影响,大多数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前景持悲观态度,此时,因大批量的抛售,该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下跌,投资者也不得不在低价位上脱手。这样,投资者高价买进、低价卖出,本金因此遭受损失。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债券发行者在出售债券时已确定了债券的利息,并承诺到期还本付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债券发行者都能按规定的程序履行债务。一旦债务发行者陷入财务困境,或者经营不善,而不能按规定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甚至完全丧失清偿能力时,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就必然会遭受损失。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损失,主要来自于通货膨胀。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尽管投资者的名义收益和本金不变,或者有所上升,但是只要收益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的上升幅度,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通货膨胀侵蚀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从风险产生的根源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以区分为企业风险、货币市场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购买力风险。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MarketRisk,又称系统风险)和非市场风险(Non-marketRisk,又称非系统风险)两种。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它是由影响所有同类证券价格的因素所导致的证券收益的变化。经济、政治、利率、通货膨胀等都是导致市场风险的原因。市场风险包括购买力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货币市场风险等。2. 非市场风险非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它是某一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例如,管理能力、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对于证券收益的影响。非市场风险包括企业风险等。3. 市场风险与非市场风险比较具有较高市场风险的行业,如基础行业、原材料行业等,它们的销售、利润和证券价格与经济活动和证券市场情况相联系。具有较高非市场风险的行业,是生产非耐用消费品的行业,如公用事业、通讯行业和食品行业等。由于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相联系,因此,无论投资者如何分散投资资金都无法消除和避免这一部分风险;非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无关,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来消除这部分风险。不仅如此,市场风险与投资收益呈正比例关系。投资者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可以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较高的、非市场风险不能得到的收益补偿。在西方现代金融资产组合理论中,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相当广泛地采用。为了更清楚地识别这两种风险的差异,下表列出了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定义、特征和包含的风险种类。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比较:
规避风险
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本人出色的风险管理已成为他铸造辉煌投资业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1. 不要上错了船“一匹能数到10的马是杰出的马,但不是杰出的数学家。”对于选择投资目标,巴菲特引用了英国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的话做了这样一个非常精辟的总结,这一总结源于其投资上的一项重大的失败。1965年,巴菲特做出一项重要的投资决定,购买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控制权,该公司是位于美国南部的一家纺织企业,但到1985年,巴菲特决定停止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纺织业务,并承认,这是他投资事业的一项重大的失败。在投资决策时,显然巴菲特对纺织业的业务特征是欠缺理解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忽视了国外的竞争者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② 面对国内同行不断地加大资本投入,如果拒绝再投资,企业的竞争力会不断地减弱;③ 忽视了纺织业本质上是一个过剩的行业,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成为企业竞争的常用手段,在每一轮投资后,企业所增加的优势很快就转化成全行业降价的底线,投资者投入了更多的钱,而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尽管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总裁肯和其继任者加里都非常优秀和尽职尽责,但正如巴菲特后来所总结的一样,“当有着辉煌名声的管理人员要去对付前程黯淡、管理混乱、声名狼藉的公司时,不变的只会是公司的名声。”“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艘长期漏水的船上,那么造一艘新船要比补漏洞有效得多。”“良好的管理记录(以经济回报来衡量)与其说是因为你很有效率,倒不如说是因为你上了那条船。”“一家能够在本行业内有效分配资产的纺织品公司是杰出的纺织品公司——但不是杰出的公司。”幸运的是,很快,巴菲特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1967年初,巴菲特用纺织业务产生的现金收购了国家赔偿公司,进入保险业,投资的资金部分来自于纺织厂的盈利,部分资金来自于减少纺织品存货、应收账款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非常明智和及时的撤退,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辉煌程度将大打折扣,巴菲特在全球富豪榜的排名上将可能排在第五十名之后,而不是今天的全球排名第二。其实,中国谚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可以运用到投资领域来作为选择资金投向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在错误的方向上狂奔,除了犯下严重的错误之外,你不会得到什么更好的结果。2. 当心“有效市场理论”的误导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理论”在学术圈子里变得非常流行,甚至成了神圣的经文。这个理论认为,所有关于股票的公开信息都已经适当地反映在了它们的价格中。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往股票清单上投飞镖的大猩猩选出的股票投资组合与一位绝顶聪明、工作勤恳的证券分析师选出的投资组合一样前程似锦。事实上,虽然市场常常是有效率的,但如果由此而得出市场永远是有效率的结论,显然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令人吃惊的是,信奉“有效市场理论”的不仅仅是学究们,而且还有许多专业投资人和基金经理,直到今天,在主要的商学院里,“有效市场理论”仍然是投资学课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字典上,我们一般将风险定义为“损失或损失的可能性”,而“有效市场理论”追随者喜欢用股票或股票投资组合相对于其他股票或股票投资组合(经常使用的是用大盘整体的变动,即股票指数)的波动程度即β值作为衡量风险的标准。“有效市场理论”追随者认为只要精确计算出每只股票的β值,即它过去的相对波动程度,然后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建立起来的晦涩难懂的投资和资产配置理论来进行资产配置就可以有效地回避风险。一个很简单却非常有力反驳的例子是巴菲特购买《华盛顿邮报》的例子,正是1973年《华盛顿邮报》股票的暴跌,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购买机会,而此时《华盛顿邮报》股票相对于其他股票或大盘的波动程度即其β值还是非常高,难道说《华盛顿邮报》股票在低价位时比在高价位时的风险要高得多?巴菲特正是1973年仅仅花费1100万美元的购买成本买入173万股的《华盛顿邮报》股票,到1999年末,市值达到9.6亿美元。

事实上,成功的投资大师都不认同“有效市场理论”,以下是一些投资大师对“有效市场理论”的看法:格雷厄姆说:“我很难把有效市场理论教授们的研究和实际投资效果联系起来。”菲雪说:“我不相信对于勤奋、知识丰富的长期投资人来说,股市非常有效。”巴菲特说:“如果股票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彼得林奇说:“很显然,在投资方面,沃顿商学院那些信奉定量分析和随机漫步理论的教授们远远没有我在富达基金管理公司的同事做得好,因此,面对理论和实践,我选择了后者。”罗杰斯说:“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对我而言和其他市场没什么两样。研究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市场,你会发现市场总是相同的,因为我们人类是有共性的,不管你喜欢与否,不管你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历史上各时期的市场都是一样的,人们犯可怕的错误,做愚蠢的事情,……你要有远见,这是好的投资者的成功秘诀。”显然,根据股票的价格的相对波动程度(β值)来确定投资风险的大小,这正是“有效市场理论”对风险认识的误区之一。3. 警惕“兼并与收购”证券市场总是倾向于欢呼每一次并购,因为并购似乎总能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但作为一个投资者,准确地说是作为拥有上市公司一部分股权的所有者,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清醒地分析每一次的并购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市场去欢呼。在这一点上,巴菲特的分析异常的精彩:巴菲特将渴望收购的经理们比喻为受《青蛙王子》故事深度影响的人,他们只记住了公主的成功,为了获得与被收购公司这只癞蛤蟆亲吻的权利,他们常常付出了过分昂贵的代价。在他们热切的一吻之下,癞蛤蟆没有变成王子,癞蛤蟆还是那只癞蛤蟆,而初吻得到的令人沮丧的结果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围捕新癞蛤蟆的渴望,直到有一天,当收购经理们陷入癞蛤蟆堆里不得不宣布收购整合失败时,往往是公司的CEO接受了教训,而股东则只有付学费的份了。当然,更加惨不忍睹的是有的公司在被收购的时候还是王子,而在CEO的一吻之下,却变成了癞蛤蟆。以下是问题发生的部分原因:① CEO们多数具有乐观主义的倾向,他们常常自信在自己的一吻之下,癞蛤蟆必定会变成王子,因此他们常常为收购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价格。② 很多公司是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酬报它们的经理,而如《财富》 500强企业的排名等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让公司经理们知道他们按照销售额来排名的位置,而经理们对按照盈利能力来排名的位置可能从来就不知道。③ 管理人员经常更热衷于扩大统治范围而不是关心公司所有者财富的增长,完全站在所有者的立场去看待兼并收购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④ 很多兼并与收购着眼于短期的会计报表上的报告数字的最大化,或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交易是否会立即对每股收益产生稀释作用。⑤ 友善的投资银行家总有办法使CEO们相信收购行动是合理而稳妥的,就像一个顾客问理发师:“我是否需要理发。”如果CEO 对收购志在必得,其下属和财务顾问很快就能提供必要的预测以使任何收购价格合理化。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对被收购公司的股东来说,兼并与收购是一座富矿,兼并与收购同时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收入和地位,对兼并收购双方的财务顾问和中介机构来说,也是个大蜜罐,但通常对收购方的股东来说,常常意味着股权内在价值的大幅度减少。

跟林园学习“无风险套利”
对于投资,巴菲特强调:“第一,永远不要损失;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这或许正是巴菲特关于风险管理思维的真知灼见。跟巴菲特一样,林园始终把控制风险作为首要任务,正是这种讨厌风险的态度,使得林园在中国证券市场混沌发展的时期,成功躲避了一次又一次的下跌,这也是投资复合增长的重要前提。林园在投资时,最喜欢的就是无风险套利。在很多中小投资者眼中,这种无风险的套利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是机构的特权,大户们的最爱。事实上,作为证券投资,投资工具不只股票一种,如果投资者能掌握其他的投资工具,也能实现无风险套利。1. 招商银行转债套利过程可转债是林园用来无风险套利的重要工具之一。可转债是一种可以转换的债券,它首先是一种债券。因此可转债有固定收益债券的一般性质——具有确定的债券期限以及定期息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和还本保证。我国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一般为3~5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可转债也能被看作具有短期债券性质的债券。可转债另一个特别的性质就是“股票期权”。投资者在转股期内有选择权——继续保留可转债等待到期日,或者将其转换为股票,也可以在交易所将可转债抛售。换句话说,可转债包含了股票买入期权的特征,投资者通过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股票上涨的收益,所以从根本上说,可转债是股票期权的衍生物,人们也往往将其看作为期权类的二级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可转债的收益其实就来源于这种特殊的性质。通常而言,除获得票面利率之外,可转债还提供了两种实现收益的方式,一是直接在交易所买卖可转债;二是通过转股实现套利。除了套利以外,通常投资者选择转股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如果该公司前景光明,可以通过转股分享企业未来巨大的成长潜能;二是转股后交易的流动性相对比较高,对频繁交易者更有利。2005年2月,林园注意到了招商银行的财务报表,各项指标显示该行的业绩非常不错,资产质量也是很好,国内其他银行无法与其相比,并且,招商银行凭借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获得了稳定的客户基础。林园认定招商银行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招商银行看好国内个人理财的良好前景,制定了针对个人客户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必然使招商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成为银行股中的龙头。各种有利的分析都促使林园不断涌出介入的冲动,但当时股市的剧烈震荡还是让林园有些望而却步。为了安全,或者说实现无风险套利,林园认为买入招商可转债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招商银行4年内不倒闭,他的投资就无风险。后来,招商银行股改工作使林园被逼转股,到底怎么办,林园又如同当初研究深发展一样研究招商银行。林园相信,只要掌握这家银行的价值内涵,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操作起来就可以如深发展那样不断获取利润。林园买入招商银行转债的均价是102.50元,经过对招商银行的深入分析,全部转股没有任何损失,因为招行的价值有目共睹,而股价却远远低于它的价值。林园初步计划增持招商银行到总资产的30%,因为这支新的银行龙头股会给林园带来新一轮牛市的丰厚收益。赚取“熊变牛”的第一桶金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你在日后的牛市中更大胆,赚更多的钱。招商银行就这样成为他对后来三年总体布阵的主力产品。即使在这三年期间,招行继续那种